学生演剧相关论文
从传播学的角度研究戏剧与媒介关系是一个全新的视角,对于深化和拓展中国近现代戏剧史特别是话剧史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申报》是2......
清末民初的中国剧坛以新潮演剧为标志,开启了筚路蓝缕的中国戏剧现代化的历程。其中学生演剧作为一种演剧存在,其形态特征、文化内......
清末民初学生演剧的研究,以上海圣约翰发端、南洋公学汉语首演校园剧与天津南开学生演剧两条南北脉络为主要研究路径。其中,1901年......
圣约翰大学作为西方教会在中国承办的现代大学如今已经不复存在,但它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有深远的影响。它曾因英语特色赢得的“东......
1914年上海新剧小说社出版的《新剧史》一书,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的话剧史专著,记述了从1899年上海约翰书院、徐汇公学的学生演剧始......
2009年底,由中国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日本早稻田大学演剧博物馆联合主办的“清末民初新潮演剧”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广州成功举行。......
本世纪初,在世界范围内,人们的美学观念发生着深刻、巨大的变化。由于东西方艺术的交流,重表现的东方艺术与重再现的西方艺术,都......
ue*M#’#dkB4##8#”专利申请号:00109“7公开号:1278062申请日:00.06.23公开日:00.12.27申请人地址:(100084川C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申请人:清......
近代以降,在传统戏曲表演这一演剧体系中,由于女性艺人的组织形态与培养模式无根本变化,所以无法从根本上改变人们对"女戏子"的定......
讨论新剧的发生,必须从学生演剧和改良新戏谈起。本文以新发掘的史料为依据,分析学生演剧、改良新戏如何在新剧之生成和中国戏剧现......
<正> 李叔同作为20世纪初中国戏剧的革新者,他对戏剧的最大贡献,在于发起组织春柳社,并开风气之先创演话剧《茶花女》、《黑奴吁天......
<正>一中国话剧诞生于上海,这是上海对中国现代文化的一大贡献。1907年,由中国留日学生李叔同等人在东京以春柳社的名义演出了话剧......
<正>1919年6月19日,距离五四运动月半,为了给北京"中等以上学校学生联合会"筹募经费,北京大学的学生们举行演剧活动。鲁迅日记当日......
(二)日本“新派剧”和新剧中国话剧对西方的借鉴过程,是一波三折的。而且,前后内容有很大的不同。因此,对中国话剧发生发展的溯源......
话剧,是中国近现代文化改良、五·四运动的“新文化创造”热潮中从西方舶来的戏剧品种。尽管,中国也有戏剧家充满民族自豪感地说:......
<正> 近年来,现代化的传播手段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猛发展,戏剧更加面临着电视、电影的冲击,这场冲击来势之猛,范围之广,劲头之大,......
<正>要促成语文教育的良性发展,有着各种各样的途径,我们认为编演课本剧,在今天的新课程背景下仍然有着积极的意义。它与新课程改......
中国话剧在百年发展的历史中,尽管风云变幻、道路坎坷、艰难曲折,仍然造就了一大批杰出的人才。他们中间有优秀的剧作家、话剧艺术家......
新发现的史料证明,清末上海新式学堂的演剧活动诱发和推动中国早期话剧的诞生。学生演剧被称为“文明新剧”,文明新剧在内容和形式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