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性道德相关论文
[摘 要] “两德论”是李泽厚伦理思想的内核。他明确区分“伦理”和“道德”二者的概念,认为“伦理”是外在的社会内容和规范,而“道......
摘要:李泽厚提出的“两种道德论”是他伦理学的重要观点。他认为应该将“社会性道德”和“宗教性道德”区分开来,并且以“宗教性道德......
从道德发展的历时性维度出发,剖析体育在道德发展的两个不同阶段(宗教性道德和社会性道德)中所显现的功用,并以"广场舞"为个案分析其所......
<正>问:近来普世价值和中国模式有些讨论,各有讲法。我记得你十多年前讲过"宗教性道德"和"现代社会性道德"。"两德论"是你伦理学一......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现代新儒学思潮研究成为中国大陆学术界的一个热点。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中期这段时间,中国大陆学者对......
"文化—道德的人"是自然的"最后目的"的哲学理念,对当下德育有着重大启示,昭示着德育不仅要培养个体对各类道德规范的遵守,还要实现个......
<正> ▲ 从一定意义上说,我们正处在一个文化急剧转型的过程中。为了能够更好地推动当代中国文化的这一变革、转型,清醒、准确地认......
<正>确实如此,特别是当下,前现代、现代和后现代多重交织。在前现代时期传统学术有其内在的合理性,或者叫儒学发展的内在性,这确实......
康有为比梁启超更早地提出了"公德"与"私德"问题,其着眼点主要在"公德",认为唯有此才能构建"大同世界"。梁启超的"道德启蒙思想"主......
《论语今读》前言李泽厚I缘起我在《中国古代思想史论後记》中说,“……这本书讲了许多儒家,其实我的兴趣也许更在老玄禅,这本书都是提......
<正>作为少数民族作家,冯昱的汉语小说在很多地方呈现出与"寻根文学"的深层关联。在提出"寻根文学"三十年后,在经济发展和少数民族......
社会性道德与宗教性道德的分离固然代表着社会文明的进步,却也给当代人类的道德生活造成新的困惑。因此,需要有一种超越这两种道德......
李泽厚有关伦理学的思想,是以“两种道德德论”的区分为中心、为主体的。李泽厚“两种道德论”的主题是受到了罗尔斯《政治自由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