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性道德相关论文
[摘 要] “两德论”是李泽厚伦理思想的内核。他明确区分“伦理”和“道德”二者的概念,认为“伦理”是外在的社会内容和规范,而“道......
在对待政治与道德关系问题上,孟德斯鸠在近代政治哲学中独树一帜,他既不同意政治与道德分离,也不主张政治与道德融合,而是提倡政治......
摘要:李泽厚提出的“两种道德论”是他伦理学的重要观点。他认为应该将“社会性道德”和“宗教性道德”区分开来,并且以“宗教性道德......
从道德发展的历时性维度出发,剖析体育在道德发展的两个不同阶段(宗教性道德和社会性道德)中所显现的功用,并以"广场舞"为个案分析其所......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现代新儒学思潮研究成为中国大陆学术界的一个热点。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中期这段时间,中国大陆学者对......
"文化—道德的人"是自然的"最后目的"的哲学理念,对当下德育有着重大启示,昭示着德育不仅要培养个体对各类道德规范的遵守,还要实现个......
德育中的私德与公德问题,既来自深刻的历史文化背景,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性。美国社会科课程标准对相关问题的处理方式,以及社会认知......
<正> 一、道德评价的一般作用及其分类道德评价,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依据一定的道德准则对种种社会道德现象进行善恶褒贬的道德判断......
<正>确实如此,特别是当下,前现代、现代和后现代多重交织。在前现代时期传统学术有其内在的合理性,或者叫儒学发展的内在性,这确实......
康有为比梁启超更早地提出了"公德"与"私德"问题,其着眼点主要在"公德",认为唯有此才能构建"大同世界"。梁启超的"道德启蒙思想"主......
儒家思想作为春秋战国时期的重要学术流派以及自西汉以降历代的主流政治意识形态,在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王朝历史中发挥着制度构建......
<正>作为少数民族作家,冯昱的汉语小说在很多地方呈现出与"寻根文学"的深层关联。在提出"寻根文学"三十年后,在经济发展和少数民族......
社会性道德与宗教性道德的分离固然代表着社会文明的进步,却也给当代人类的道德生活造成新的困惑。因此,需要有一种超越这两种道德......
<正>为了使"传统女德教育与当代女大学生素质教育"的相关讨论具有更强的针对性和说服力,"传统女德教育与当代女大学生素质教育"课......
李泽厚有关伦理学的思想,是以“两种道德德论”的区分为中心、为主体的。李泽厚“两种道德论”的主题是受到了罗尔斯《政治自由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