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兴窑相关论文
中国是茶叶的故乡,种茶、制茶、饮茶都起源于我国。茶为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食物之一,茶中有食,食中有茶。民谚云:“早起开门七件......
唐英是清代著名督陶官,在中国陶瓷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本文拟就最近在海外发现的一对写有唐英铭款的青花烛台略述一二(图一),......
关于明清宫廷紫砂,笔者早在1963年的上半年就有过零距离的接触。当时我在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陶瓷美术系求学,学制五年的本科再有一年就......
新罗与唐朝的经贸往来,促进了新罗与唐朝的民间贸易发展,新罗的贸易船队不仅运输货物,而且运载商旅人员,发达的海上交通为两国的经......
6月18日下午,由宜兴市文广新局、宜兴市陶瓷行业协会举办的“中国宜兴窑·日本常滑烧”中日陶艺文化交流活动在宜兴陶博馆举行,宜兴......
自明末以来,“陶都”宜兴窑的紫砂壶作为贡品,就早早地进驻了宫廷,开始大受皇室的重视和宠爱。而那些特指皇帝御用的高档、精美紫砂器......
2016年4月16日,由宜兴市人民政府、仪征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玲壶紫气 香茗四溢——‘宜兴窑’紫砂茶器展”在仪征市博物馆隆重开......
1月30日,由宜兴陶瓷博物馆、宜兴市陶瓷(紫砂)文化研究院主办的“宜兴陶瓷文化传承与发展”研讨会在陶博馆会议室举行。来自北京、南......
潮州手拉壶,通过不同的设计和创造,可以呈现出不同的内涵。下面,将浅谈一下潮州手拉壶之"祥云提梁壶"的造型设计以及文化内涵。提梁......
VR技术与各产业的融合应用已成为必然趋势。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文化遗产与虚拟数字体验相结合,开发新的博物馆体验产品已经成为时代......
0引言“陶器”是我们人类在自身发展历史进程中,在不断认识、学习和利用大自然过程中,创造性制作的第一种人工材料,是人类重要的文......
《古壶鉴藏—李俊藏宜兴窑紫砂器鉴赏》日前将由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该书分为上、中、下三卷,共计1008页,是一部涵盖明代、清代以......
<正>10月19日,由宜兴市人民政府主办,市文广新局、市陶协、宜兴陶瓷博物馆和市陶瓷(紫砂)文化研究院承办的"宜兴窑系"专家论坛在宜......
紫砂,特别是宜兴紫砂茶具自明代中期逐步走向艺术化后,就一直是文人骚客、官宦富绅厅堂上的雅物,它集实用、把玩、欣赏于一体,在众......
<正>所谓特色是指唯一的、独一无二的。宜兴丁蜀镇的特色就是七千多年陶文化的传承,而宜兴陶瓷中的宜均和紫砂又是世界唯一的,只有......
国庆佳节期间,由宜兴陶瓷博物馆主办、宜兴市沈铃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和宜兴市常观堂创意文化有限公司协办的“宜兴窑韵·常观自在......
生产的发展促进了紫砂陶在色彩和质感上的变化,为紫砂陶文化审美开辟了更广泛的思考空间;材质和色感的有机统一,不仅决定了紫砂陶......
一碗喉吻润,二琬破孤闷。三碗搜枯肠,惟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
<正> 佛山石湾古窑,历史悠久,基础深厚,其制陶特点是善创善仿,又具有自己的独特风格。石湾窑除烧制日用陶瓷外,同时还大量烧制工业......
<正>宜兴东庙巷有周王庙,庙后原有几个土丘,叫作周墓墩,是西晋平西将军周处的家族墓群。1953年和1976年,南京博物院先后发掘了其中......
<正> 在江苏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的领导下,由《陶瓷工业志》编委会和编辑办公室同仁的具体努力下,历时四载,有全省五十多家陶瓷厂的......
紫砂艺术在2010年被确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千百年来宜兴工匠运用其独特的智慧将紫砂泥料经“千度成陶”的烧造技艺,化泥为......
宜兴青瓷的发展历程包含丰富的历史信息,宜兴作为一个窑口,自商代前期出现原始青瓷始,青瓷生产一直占有较大的市场份额,也持续了较......
<正> 近二十几年来,在扬州市的唐代遗址和墓葬中,出土了大量的陶瓷器,其数量之多,品类之丰富,色彩之绚丽,在我国东南地区是少见的......
12月21日下午,“第十届海峡两岸传统文化可持续发展论坛暨2019柴烧与环保研讨会”在宜兴陶瓷博物馆、宜兴市陶瓷(紫砂)文化研究院......
钱底巷遗址在常熟市北郊新光村,南距常熟市五公里,1988年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与常熟市文管会对遗址进行了发掘①。遗址内涵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