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鸿寿相关论文
《陈曼生手札墨迹》,小行草书信札十三通。自溧阳狄学耕甲申跋后134年间,学界多以为是陈鸿寿与汪梅鼎(澣筠)札,然而两人之间却乏......
浙江杭州人陈鸿寿,为乾嘉金石书画大家,篆刻列“西泠八家”之一。广东中山图书馆藏《陈曼生先生简札》,经与日本富冈铁斋藏“陈司......
陈鸿寿(1768-1822),生于乾隆三十三年,卒于道光二年。字颂、又字子恭,号曼生,又号另寿、曼公,别号种榆道人、夹谷亭长,浙江钱塘(今杭州)......
"曼生壶"是中国紫砂壶艺发展史上的典型代表,它从清朝乾隆时期出现,至今影响深远,其中的数款经典壶型被众多紫砂壶艺家认为是紫砂......
汪鸿,字延年,号小迂,安徽休宁人。清代著名书画家,在书画、篆刻、音乐诸方面均有成就。汪鸿是“西泠八家”之一陈鸿寿(字曼生)的幕......
在清人眼中,黄易的隶书和治印成就最高,杨守敬在其《学书迩言》一书中曾这样说道:"桂未谷、伊墨卿、陈曼生、黄小松四家之分书,皆......
<正>谈紫砂陶刻,不能不提陈曼生和"曼生壶"。所谓"曼生壶"其始作俑者乃清朝著名文人陈鸿寿(1768-1822),号曼生,清代乾隆、嘉庆年间......
<正>"宋人尙意",宋代书家以欧阳修、苏轼、黄庭坚以及米芾为代表,提出了一系列的创作主旨。注重书法的主体精神,体现书家的情感、......
紫砂,特别是宜兴紫砂茶具自明代中期逐步走向艺术化后,就一直是文人骚客、官宦富绅厅堂上的雅物,它集实用、把玩、欣赏于一体,在众......
作为乾嘉学派的继承者,浙派篆刻的代表性人物,学界似乎更关注于陈鸿寿在篆刻上取得的成就及影响。而对其篆刻和壶刻;“以坯作纸”与......
陈鸿寿的诗文书画乃至金石篆刻,虽精妙逸脱,但未能开宗列祖。其与名流陶工捏制砂壶则大开风尚,为艺林后世留下了佳话。......
<正>清代乾嘉时期,在金石学与考据学兴盛发展之下,浙江地区的文人雅士在书法、绘画、篆刻以及诗文等诸多艺术领域也极为活跃。金石......
ue*M#’#dkB4##8#”专利申请号:00109“7公开号:1278062申请日:00.06.23公开日:00.12.27申请人地址:(100084川C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申请人:清......
ue*M#’#dkB4##8#”专利申请号:00109“7公开号:1278062申请日:00.06.23公开日:00.12.27申请人地址:(100084川C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申请人:清......
ue*M#’#dkB4##8#”专利申请号:00109“7公开号:1278062申请日:00.06.23公开日:00.12.27申请人地址:(100084川C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申请人:清......
ue*M#’#dkB4##8#”专利申请号:00109“7公开号:1278062申请日:00.06.23公开日:00.12.27申请人地址:(100084川C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申请人:清......
<正>茶壶,明清讲究陶器为上,且以小为贵。每一客,壶一把,任其自斟自饮,方为得趣。由于用紫砂泡出来的茶浓郁芳馨,香远益清,诚如明......
1.“《种榆仙馆印谱》六卷,西冷印社本。清陈鸿寿篆,号曼生,钱塘人,嘉庆辛丑拔贡,官淮安同知,善属文。”嘉庆无辛丑年。考民国《杭州府志&......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期刊
乾嘉时期经学大盛,考据学与金石学蓬勃发展,碑学的出现顺应了时代变革的需要,陈鸿寿便诞生在这样一个"碑学"朦胧的时代。陈鸿寿在......
<正>中国书法源远流长,具有鲜明的时代风格和浓郁的民族特色,从甲骨文算起,历经了四五千年,在这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它的字体形态不......
<正>狄学耕,字曼农,别号稼生,江苏溧阳人。在中国书画史中,他因藏有宋人《睢阳五老图》及王蒙《青卞隐居图》等显赫巨迹而著称于世......
【正】 19世纪中叶,沪渎地区被开辟为对外通商口岸,随后,外国金融源源而入。在经历了百年沧桑之后,上海从一个偏僻乡镇,迅速地发展......
<正>一、清代隶书成就概述隶书萌生于战国,发展于秦代,成熟于两汉,是中国文字由象形符号升华成纯文字符号的重要标志。隶书的字形......
<正>文房雅玩中最缺不了的是陶瓷器。其实,从砚台一节我们就谈到过陶瓷砚,之后,瓷笔杆、水丞、水注、笔洗、笔舔、笔筒、砚屏、笔......
<正>作为浙派印学的代表,西泠八家大体上可分为两个历史阶段,故有"西泠四家"与"西泠后四家"之说。西泠四家:丁敬、蒋仁、黄易、奚......
<正> 一、根据习隶的多年经验,我认为隶书的创作大致有以下几种途径(一)从东汉一名碑入手,打下坚实基础后,再博涉众汉碑,最后形成......
陈灿,字二西,钱塘布衣。著《师竹斋诗稿》。屠倬序略,吾杭隐君子二西陈先生,家君弱冠时布衣交也。长家君十年,今八十矣。倬初垂髫......
<正>中国篆刻艺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历经春秋、战国、秦汉、魏晋、隋唐、宋元、明清历朝各代的发展,衍生出了风格各异的篆刻艺术......
清代嘉、道年间文人陈鸿寿倾心于紫砂壶艺,与紫砂名艺人杨彭年兄妹合作制壶,设计出傲立艺林的"曼生十八式"。一把把曼生壶以其古雅......
<正>一与西泠师尊知交黄易的西泠师友主要活动于访碑之风最盛的乾隆时期,除了共同的篆刻师承之外,他们还有一个共同之......
<正>陈鸿寿一生艺术涉猎广泛,工诗文、书画,擅制宜兴紫砂壶,《清代学者像传合集》,录有陈鸿寿持壶像一幅,清瘦而神采奕奕。以篆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