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害犯相关论文
污染环境罪修改后接连出台司法解释,事实上反映了本罪在我国司法实践中定罪标准的弱化。随着环境保护的需求日益升高,污染环境罪因规......
期刊
刑法通过设置环境监管失职罪间接保护生态环境法益,但对该罪的构成要件进行系统解析,发现其存在主体范围过窄,难以与新修订的污染......
《刑法》分则所规定的具体危险犯有其本身的犯罪构成,都可以作为基本犯看待,具体危险犯存在既遂未遂形态。将《刑法》第114条与第1......
风险社会理论不足以解释新近刑事立法体现出的危险犯大幅扩张现象,这决定于其背后的风险治理思维缺陷:风险治理思维在导致危险犯扩......
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的适用范围不断扩张,合理限缩其适用范围是刑法学界的共识。长期以来的司法实践表明,对本罪罪状的解释不......
关于危险犯能否成立犯罪中止,在国内外的刑法理论上存在很大的争议,出现了各种学说主要有危险犯既遂说、危险犯中止说、实害犯中止......
传统刑法理论认为,危险犯通常发生在直接故意犯的场合,不要求犯罪结果,因此,只承认故意危险犯而否认过失危险犯的存在。随着科学技术的......
近年来,由大企业引起的重大污染事故频发,究其原因,与大企业"名气大"、"贡献大"、"关系硬",长期脱离地方监管有密切关系.治疗"大企......
危险犯是指以侵害法益的危险状态的造成作为犯罪成立条件的犯罪,而实害犯是指以对法益实际损害的造成作为犯罪成立条件的犯罪。为......
刑法第133条之1第2款的规定只是解决了危险驾驶罪同其他犯罪的非并罚问题,却回避了危险驾驶的实害犯的性质。无论是以危险方法危害......
危险在刑法体系中具有特定的含义.作为危险犯核心内容的危险是刑法理论中危险的一种,与以未遂犯为代表的实害犯的危险并不相同.危......
危险状态是危险犯既遂形态的构成要件而不是危险犯的成立要件.危险状态的存在意味着危险犯的构成要件齐备,从而构成既遂.危险状态......
摘要:“危险犯”这一概念一直以来都是刑法学界争论的焦点,围绕这一概念所产生的问题也是困扰学者们的难题。其中,我国《刑法》分则第......
自《刑法修正案(八)》以来,学界对污染环境罪系属行为犯还是结果犯、危险犯还是实害犯,抑或兼属其中二者的争议就从未休止,而两高......
随着《刑法修正案(八)》将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修改为污染环境罪,加之相关司法解释的出台,污染环境罪的犯罪形态在理论上失去了定型......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
<正>一、"风险刑法"的理论铺垫:"风险社会"德国社会学家乌尔里希·贝克上世纪80年代提出"风险社会"概括资本主义社会后工业化时代......
本文从“容忍性危险论”出发,对污染环境罪进行危害性判断。作者指出,从污染环境罪的客观特征上分析,应规定其为危险犯而不是实害犯;从......
<正> 研究犯罪类型的目的是为了在罪与罪之间建立纵向体系和横向体系,使刑法规定的各种犯罪类型科学化、系统化,以利于正确地定罪......
大陆方面刑法与台湾地区"刑法"对于追逐竞驶或飚车的行为,一致认为是具体危险犯,应当担负刑事责任;如因车辆肇事而发生实害,便依较......
理论和实践中对非法处置危险废物类污染环境罪中处置行为的认定存在分歧,导致了"同案不同判"现象的出现。明确污染环境罪的保护法......
<正>刑法修正案(八)将刑法第三百三十八条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修改为污染环境罪:"违反国家规定,排放、倾倒或者处置有放射性的废物......
论危险犯概念与特征鲜铁可一、危险犯概念传统刑法学是很少研究危险犯的。在刑法学著作中,有关危险犯的研究相当薄弱,关于危险犯的概......
随着人们对生态环境的日益关注,有关水资源的保护问题也日渐凸显,而运用刑事措施对水资源进行强有力的保护则尤为重要。目前我国刑......
在刑法同时规定"危险犯"和实害犯的犯罪中,对于在法定危险状态出现之后能否成立中止犯有多种学说,对于"危险犯"与实害犯之间是何关......
<正> 一、诬告陷害罪的构成是否需要行为人主观上具备“意图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这一要件 这一问题在理论上尚存争议,有的学者认......
危险犯之中止形态是指行为人在故意实施犯的行为过程中,自动停止其犯罪行为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了危险结果发生的一种犯罪形态。当......
鉴于中国刑法"立法定性又定量"以及将预备和未遂概括规定于总则中的特点,应当将实害犯界定为以实际的法益侵害结果的发生作为犯罪......
<正>刑法作为最严厉的制裁措施,其在对环境侵害的预防与威慑、环境意识的激励与提升、环境犯罪的遏制与制裁等方面,远非其他手段所......
经济的急速发展与社会关系的高度分化使社会呈现出风险的特征,我国刑事立法不得不紧跟社会形势频繁扩张,以应对风险社会隐藏的巨大......
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是侵犯公共秩序的犯罪,一般并不会危害公共安全。该罪的客观要件包括行为要件和结果要件,结果要件的......
行为犯有时被称为单纯行为犯,但完全不应该承认单纯行为犯的概念。所有的犯罪都应该理解为结果犯(分为实害犯与危险犯),这种观点对......
<正>一、实践中的争论案例:被告人甲,系公交车司机,因与同事乙发生矛盾而图谋报复。一日,乘夜深人静之机,窜至停车场,将乙驾驶的公......
危险犯作为我国刑法分则所设置的一种特殊犯罪类型,自从被引入我国刑法研究领域以来,就一直备受关注。虽然学者们对该理论在很多方......
药品无论从适用对象还是使用方法上来看,都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它以人体为作用对象,除了外观,消费者无法辨别其内在质量。药品安全事......
危险犯是我国刑法所规定的重要犯罪类型,是由法益保护早期化所衍生出来的产物。作为与实害犯相对应的犯罪,危险犯在现代刑事立法中占......
在判断危险驾驶罪的客观不法与主观责任时,应将其置于危险驾驶类犯罪的整体类型中统一考虑。界定危险与实害及相关犯罪形态的关系......
期刊
<正>2011年,《刑法》修正案(八)第46条将原《刑法》第338条"重大污染事故罪"修改为"污染环境罪",与罪名变化相伴的是更为重要的犯......
刑事处罚早期化总体上应当予以肯定,作为我国传统刑法的重要补充,其机理可以通过"风险诱导说"和"法律局限理论"得到说明。主张将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