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结果相关论文
结果应当限定为可以归属于行为、为罪刑规范所禁止、表明对法益造成侵害或者危险的状态或事实。我国刑法理论中广义的结果概念,明......
犯罪中止是指行为人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停止状态。犯罪结果是犯罪行为对客体造成的直接......
犯罪结果问题,在整个刑法学理论中,地位并不显赫。即使是在作为刑法学内容之一的犯罪构成理论中,也只是一个比较小的问题。从刑法......
实践中,常遇到类似这样的案件:甲、乙、丙三人共谋抢劫,做好犯罪准备后,甲提出退出犯罪并劝乙、丙也不要继续实施抢劫犯罪.乙、丙......
我国刑法第二十四条规定:“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
“危险犯是既遂犯”这一传统观点既缺乏刑法理论根基,也无法指导刑事司法实践.事实上,危险犯只是与之相对应的实害犯的未遂形态.这......
一、跨境黑社会犯罪的概念首先必须明确跨境犯罪的涵义。关于跨境犯罪的定义,概括来说有三种意见:第一种意见认为,跨境犯罪是“犯......
一、犯罪未完成形态的概念及分类 犯罪行为是一个过程,但并非任何犯罪行为都能顺利得以实施,并非任何犯罪人都能实现预期的目的。......
一、合同诈骗罪的主观方面 rn合同诈骗罪的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并具有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目的.具体来说,即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
我国从立法上对补强证据规则的完善包括:一是明确需要补强的要素.扩展主证据范围。应规定被告人供述涉及的犯罪客观要件事实.包括犯罪......
危险驾驶罪情节犯之争,需要厘清"但书"规定的立法与司法、应然与实然两种关系。抽象危险犯以缓和的危险作为处罚根据。只要有类型......
虚假共犯的可归责性讨论了行为人假装具有犯罪意图,客观上实施了帮助或者鼓励实行犯的行为,是否能被归责的问题。虚假共犯是否具备......
防果中止是指犯罪人主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犯罪停止形态.它是否只适合结果犯?对此问题的不同回答直接影响对犯罪人的刑罚裁......
犯罪既遂标准存在构成要件说、结果说、目的说三种理论.目前作为通说的构成要件说是不科学的.结果说与目的说各有其合理之处,在融......
【基本案情】 1999年2月至4月间,济阳某化工公司(第一被告)在尚未办好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手续的情况下,即进行经营,经该公司经理张......
遂后补救行为是指在犯罪既遂后,行为人主动避免紧迫性危险结果或者减轻可逆性实害结果的行为。遂后补救行为应具备回溯性、时效性、......
<正> 刑法中的危害结果,就是指人的危害行为对我国刑法所保护的社会主义社会关系造成的实际损害。它和犯罪结果是两个既有联系,又......
我国著名刑法学者张明楷教授提倡的“客观的超过要素”概念,不仅存在自相矛盾之处,而且与我国刑法基本原则及现行刑法理论体系存在若......
犯罪既遂是犯罪的一种基本形态,学界关于犯罪既遂的标准存在着争论.在司法上,应当坚持罪刑法定原则,以"犯罪构成要件要素齐备说"作......
职务过失犯罪刑事责任的程度,是确定职务过失犯罪主体刑事处罚轻重不可缺少的方面.职务过失犯罪主体的职权所内涵的注意义务要求的......
目前我国责任事故犯罪的犯罪主体不包括单位犯罪主体。绝大多数责任事故罪的危害结果都规定的较为抽象。已经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
<正> 1999年9月24日,慈利县阳和乡15岁的少女彭雯,在去家门前小溪里洗衣服时,捡到1袋已开封的标有“闻到来”字样的老鼠药,顺手放......
【正】 因果关系是刑法学中最复杂的问题之一,而共同犯罪的因果关系具有不同于单独犯罪的特点,其复杂性更是不言而喻。在共同犯罪......
侵犯知识产权犯罪案件是司法实务中较为常见的共同犯罪案件。面对此类形式工整的共同犯罪,较为庞大的涉案人群,较为复杂紧密的分工......
片面共犯能否成立,是刑法理论中争议较大的一个问题.本文以共同犯罪主客观相统一理论为基础,从司法实践的实际需要和共同犯罪构成......
《刑法》408条之一的规定,滥用职权是指具有行使食品监管权力的行为人在行使权力时超出权力边界,或在其职权范围内行使权力过程中......
危害结果是犯罪构成客观方面的重要内容之一,但刑法理论界对于危害结果的研究却并不是很充分。迄今为止,理论界对于危害结果这一刑法......
为了更清晰地理解隔时犯,我们应着重掌握其所具有的特征。隔时犯犹如一个线段,既有代表"线"的时间间隔,也有界定"段"的行为起点和......
近年来,污染事故的高发引起了刑法学界的重视,许多学者提出在环境污染犯罪中设置过失危险犯,但该理论却存在固有缺陷,遂异议蜂起。......
通说认为,"犯罪构成要件齐备说"作为犯罪既遂标准具有其优越性:它以刑法分则既遂模式论为依托,因而包容各种不同类型犯罪的既遂情......
犯罪结果指实际发生的损害结果 ,不存在可能发生的结果形式 ;界定犯罪结果必须联系而不能脱离犯罪客体 ;反映犯罪社会危害性的质与......
犯罪结果作为犯罪本质特征的客观显示,在定罪量刑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迄今为止,刑法学界尚未对犯罪结果的概念及相关理论问题达......
隔时犯是一种司法实践中常见的犯罪现象。本文从分析隔时犯的概念入手,对学术界已有的各种观点予以客观评析,得出一种较为宽泛的解......
犯罪积极中止的成立以挽救行为有效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为必要条件。要确定挽救行为是否具备有效性条件,应当先弄清楚法律所要求防......
我国刑法在"自然意义"和"价值意义"上使用犯罪结果概念。但在犯罪构成语境下,犯罪结果只能是犯罪行为作用于体现刑法保护的权利义......
犯罪结果具有相对确定性,其基本内涵是犯罪行为对刑法所保护的人或物的存在状态的改变。丢失枪支不报罪中的"造成严重后果"这一要......
工程重大安全事故罪是责任事故类犯罪的一种 ,司法实践中认定该罪有较大难度。本文着重分析了工程重大安全事故的含义、该罪的犯罪......
中国刑法对犯罪既遂的概念及判断标准未作出明文规定,刑法第23条关于犯罪未遂的规定,就成为理论界解释犯罪既遂在逻辑上的法律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