宪法变迁相关论文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人大常委会正在经历某种程度上的宪制功能变迁。这一功能的变迁整体上呈现出由“抱朴守拙”到“守正出奇”的......
在我国现行宪法体制下,虽然无法在实践中做出法律违反宪法的政治判断,但却可以基于2015年新修订的《立法法》第97条、第99条、第10......
社会转型时期,1982年宪法第131条规范意涵变迁,需要结合历史、文本和现实重新解释。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审判权主体的规范意涵趋向......
未经过宪法修改程序而发生的宪法变动,形成了宪法学意义的宪法变迁,旨在调和宪法规范、宪法现实和宪法价值之间的冲突和适应关系。......
宪法变迁主要指一部宪法的成长、发展和变化的过程。它涉及宪法修改、宪法更新、宪法规范与社会现实矛盾与协调等诸多层面的范畴。......
埃及共和国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文明传统,也是当代中东地区举足轻重的政治大国。自2011年1月,埃及发生大规模民众示威游行运动之后,埃及......
一、宪法变迁与新宪法秩序理论20世纪90年代,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社会发展与宪法变迁的浪潮,现代福利国家的重心已从“命令控制型”管......
作为现行宪法,1982年宪法既表征了中国社会秩序走向理性化、正常化,同时意味着我国宪法变迁开始采行新的范型,即为了与人们对社会......
现代民主政制中存在平衡政治稳定与政治变革的“宪法变迁难题”。从功能主义来看,美国司法的宪法解释以潜在的方式发挥了特殊的宪......
分析宪法修改的概念,认为宪法修改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宪法修改即有形修改,广义的宪法修改则包括有形修改和无形修改,而无形修......
对新中国的四部宪法及其修正案和实践中公民权利的演进过程加以梳理和评述。归结出在我国,不仅宪法基本权利条款的规定日臻完善,而......
物权法草案对不同主体的物权平等保护是不是违宪是一个争议不断的问题,虽然最终通过的物权法肯认了物权法草案的精神,但是从宪法学理......
宪法变迁是立宪主义国家面临社会经济、政治危机时的制度供给手段,是社会事实与规范系统相互调适后的制度表达。近代以来西方宪政发......
从制度变迁的视角,限定宪法变迁的界域.通过对中国宪法变迁的历史回顾,力图探求中国宪法变迁的历史特征及其成因;分析中国宪政秩序......
北非阿拉伯国家既有原法属殖民地,也有原英属殖民地,还有曾被英法都统治过的,其宪法变迁受西方宪法影响很大。北非阿拉伯国家的宪......
1993年修宪后,基于中共中央对于国企境况的论断,国有经济主导力量定位的基本内涵持续发生了积极的变迁。在近年来国有经济显著发展......
我国宪法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制定的体现人民根本意志的根本法,是执政党治国理政最重要的规则。党章和宪法均是中国共产党法观念......
宪法变迁应该具有互动和妥协的特征。这次物权法合宪之争属于宪法变迁。这次争议可以形成两个宪法惯例:一是重大立法的民主参与,另......
从制度创新的视角切入,以近代中国宪法文本为对象,检省近代中国宪法变迁的实质,可以得出近代宪法变迁不属于制度创新这一基本立场。“......
行政管理创新是地方政府治理过程中的重要手段,是弥合我国行政法制度与实践脱节的桥梁。但行政管理创新行为也对现代法治行政提出挑......
预算制度对于国家治理的重要性日益显现,代议政治的落实与预算审议的实践同步发展。在预算审议过程中,人大与政府的良性互动丰富了......
<正>宪法是社会发展变迁的必然结果.同时,它又必然会对社会变迁发生反作用.这种反作用构成了宪法的社会变迁功能.目前,我国正处于......
<正>现代中国的宪法制度是中西碰撞、古今之变的产物。其中,改革开放是宪法变迁的动力机制。现代中国的宪法制度是中西碰撞、古今......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于2018年修宪写入《宪法》第1条第2款,虽然这一条旨在规范上强调"中国共产党领导",但也在客观上于宪法正文中形......
党的十九大修改了党章,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写入其中,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进而在宪法修正案之中得到确认,又......
北非阿拉伯国家宪法变迁的趋势是向复合宪法模式发展,其政治发展大都经历了由民主政体到集权政体,再到尝试新的民主政体的发展历程......
“价值宪法学”是基于价值哲学范式来研究宪法的新兴学科,不同于“规范宪法学”和“政治宪法学”研究范式,它从主体和客体关系的角......
美国《宪法》“协定条款”使州际协定成为美国最重要的区域法律治理机制。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就“国会的同意”形成了“双层功能性联......
中国宪法的变化形态主要是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形式主义宪法稳定观意义上的宪法修改,另一种是实质主义宪法稳定观意义上的宪法变迁。......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史》一书是我国著名宪法学家许崇德教授在晚近出版的一部呕心之作(福建人民出版社2003年第一版,2005年第二版......
我国四部宪法和五次宪法修正案的变迁表明,宪法修改变迁背后遵循着自身内在的规律,宪法修改表象乃是基于宪法自身发展内在规律因时......
一、问题的提出新中国成立以来,逐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人大代表人身特别保护制度,有力地保障了各级人大代表的人身自由,对我国......
本文通过对宪法变迁概念的引入,阐述了宪法变迁的性质的三种说法,并对其进行评析。在此基础上说明其理由。
Through the introduc......
统一战线思想早在《共产党宣言》中就有迹可循,经过中国共产党人近百年的实践,其理论已相当成熟。统一战线思想的历史变迁可证成其......
历史的变迁催生了文明的进步,人类文明由"无序随性"变"有序约束",法律制度的发展是其最好的见证者。西班牙宪法的发展伴随了西班牙......
埃及作为中东北非地区最早开始立宪探索的重要国家,一直担当着宪法变迁“先行者”的角色.纵观埃及宪法变迁史,其宪法变迁的方式集......
宪法于18世纪末产生,经19世纪的艰苦奋斗,历20世纪的诸多挫折,在今日作为统治之建立和规范的手段,而获得普世之推广。然宪法在各处被对......
我国宪法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制定的体现人民根本意志的根本法,是执政党治国理政最重要的规则。党章和宪法均是中国共产党法观念......
宪法变迁应该具有互动和妥协的特征。英美德日诸国宪法变迁的特征昭示了这一点。我国的宪法变迁也应该体现这一点,这样才能长治久......
德国宪法变迁理论发端于十九世纪末,经历了二十世纪至今的复杂演进。耶利内克将宪法变迁定义为一种宪法文本形式上没有变化但是通......
<正>1993年宪法修正案将"坚持改革开放"写入宪法,2018年宪法修正案又将"改革"写入宪法序言,将其明确为革命、建设、改革三个社会主......
<正>回溯中国农村土地制度的历史变迁过程,或许对其未来的改革取向认识有所帮助。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三中全会报告中提出:"建立城乡......
我国宪法惯例的研究起步于上世纪80年代,经历1984年左右~1993年、1993年~2008年左右、2008年左右至今三个阶段的发展,理论体系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