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族性结肠息肉病相关论文
目的 探索外科治疗家族性结肠息肉病的新方法,评价这一新方法的治疗效果. 方法 收治到我院接受这一新型外科手术的6例家族性结肠息......
目的 探索外科治疗家族性结肠息肉病的新方法,评价这一新方法的治疗效果.方法 收治到三个医院接受这一新型外科手术的16例家族性结......
目的 通过对手术演变的回顾,以了解离断肠系膜上动静脉、直肠肌鞘内回肠袋-肛管吻合术的科学价值.方法 回顾文献.结果 离断肠系膜......
家族性结肠息肉病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1],在结肠直肠内有大量腺瘤样肿瘤生长,是一种少见病,据邵氏报告每7 000~10 000新生儿......
患者女性,38岁。1997年11月24日因结肠息肉癌变术后2年,下腹部肿物4个月以子宫转移癌收入院。家族中外祖母、母亲均于50多岁时死于......
目的 探讨手助腹腔镜全结肠切除术的手术方式,总结手术经验.方法 1998年1月至2011年1月对中信重型机械公司中心医院普外科的8例结......
【摘 要】目的:口服藏药二十九味能消丸对家族性结肠息肉病病人术后小肠息肉复发的预防。方法:全结肠切除、永久性回场造口术后1月后......
家族性结肠息肉病是一种遗传性疾病,癌变率较高。本文通过对家族性息肉病的内镜特点分析和家族调查,总结其临床特征,探讨家族性腺......
目的探讨全结肠、直肠切除回肠贮袋肛管吻合术在治疗家族性结肠息肉病(FAP)和溃疡性结肠炎(UC)中的应用.方法2001年12月共对11例患......
家族性结肠息肉病及部分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往往需行全结直肠切除回肠造瘘术。1978年Parks首先报道用全结直肠切除,回肠储袋一肛管吻......
目的:简化全大肠切除回肠储袋肛管吻合术,避免全大肠切除时回肠造瘘。方法:采用全大肠切除,剔除直肠粘膜使其形成肌管,回肠拖出,二......
例1、例2:女性,19岁,为双胞胎。病人长期大便便血,为新鲜血便。有间歇性脓血便。有时出现腹痛、腹胀、腹泻。其中,有1例出现口唇、......
目的探讨家族性结肠息肉病(FPC)保留全直肠肌鞘的意义与旋转剥离直肠粘膜的技巧。方法分析23例家族性结肠息肉病患者采用离断肠系膜......
家族性结肠息肉病是一种显性染色性遗传疾病,病例少见,其16岁发现本病更为罕见,报道较少,近几年来我们遇到一家系3例,现报告如下.......
目的探讨离断肠系膜上动静脉、全直肠肌鞘内回肠袋-肛管吻合术治疗家族性结肠息肉病的临床价值。方法对6例家族性结肠息肉病患者采......
目的探讨家族性息肉病(familial polyposis coli,FPC)癌变的早期诊断与治疗。方法总结分析3个家族12例FPC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个......
例1,男,18岁。从2003年开始出现腹泻,大便3~4次/d,偶为血便,腹泻前有左下腹疼痛,经抗感染治疗无效,后腹泻次数增多,多为血便,伴有乏力、纳差、......
大肠息肉,就是从肠黏膜表面向肠腔内突出的一个或多个隆起性病变。早在1982年,我国大肠癌协作组就将大肠息肉分为新生物性息肉、错构......
家族性结肠息肉病,确认有遗传性,是一种以癌变率高而著称的遗传疾病,1973年日本一位学者收集159个家庭198例,进行了临床、遗传和流......
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milial adenomatowspolgposis,FAP)原名家族性结肠息肉病或家族性结肠腺瘤病。因后来发现消化道其他部位也可......
家族性结肠息肉病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以结肠多发性息肉为特征。该病于1721年由Menzel等首次报道,在人群中的发病率约为1/70......
目的探讨家族性结肠息肉病的临床表现规律,为其早期诊断及正确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总结家族性结肠息肉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病因、......
<正> 1.材料与方法标本选自我院1986年以来经病理证实的家族性结肠息肉病15例,结肠腺癌37例,绒毛状腺瘤28例,正常结肠10例,上述组......
目的评价腹腔镜下经括约肌间切除部分内括约肌治疗结肠息肉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2013年12月共7例FAP患者的......
目的:探讨达芬奇机器人辅助下全结肠切除术中护理配合的优势。方法:术前1d完成患者访视,准备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及所需器械,完成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