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中丘陵区相关论文
大气氮沉降主要以干湿(降雨、气体和颗粒物)沉降将有机和无机氮带入陆地生态系统,是氮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的重要环节之一。对典型......
本文根据川中丘陵区近50年来(1970-2019)14个气象站点逐日气象数据及水稻生产数据,利用气候倾向率和M-K突变检验法分析该区气候变化......
景观破碎化是人类活动作用于自然环境的一种显著表现形式,定量分析其演变过程及驱动力,能够再现地表景观的动态变化,为土地利用景......
生态用地是发挥生态服务功能、提供生态产品的核心载体,是维持和稳定区域生态平衡的重要资源。当前,乡村生态用地空间不断受到城镇......
为探究不同耕作方式下秸秆还田对川中丘陵区豌豆-玉米两熟区土壤理化性质和有机碳组分的影响,本研究于2017年在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
玉米是我国乃至世界的第一大粮食作物,适宜密植与施氮是实现玉米产量效率协同提高的有效途径,研究玉米不同品种对增密、减氮的响应......
为提高川中丘陵区大量人工柏木林(Cupressus funebris)的生态、经济功能,开展不同强度抚育间伐试验,探讨适宜间伐强度和林分密度,......
细根作为林地土壤养分库的重要来源,是构成地下生态系统的重要部分,同时细根分解是土壤生态系统养分归还的主要途径。为进一步掌握......
以川中丘陵区小流域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坡耕地、坡改梯、甜橙林和水保林4种土地利用方式以及裸地(对照)对0~10和10~20 cm土壤容重、......
细根是地下凋落物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林地土壤养分库的主要来源。细根分解是人工林地土壤养分归还的一个重要途径,深入研究细根分......
(一) 川中丘陵区包括30个县(市),是四川主要的粮食作物产区。小麦面积1980年为1046万亩,亩产276斤,总产28.88亿斤,占全省小麦面积......
本研究采用野外调查法、t检验法、方差分析法和回归相关分析法研究了川中丘陵区石骨子土、石骨子大土、大土3个土种和淹育型水稻土......
自工业革命以来,由于人类活动和化石燃料使大气中CO2、CH4等温室气体的浓度不断上升。由此导致的全球变暖不但会引起海平面上升、......
由于大气中CO2、CH4和N2O等温室气体浓度的增加,致使全球气候系统正在发生着人类有史以来从未有过的急剧变化,主要表现在全球气温......
学位
森林生态系统的碳储量是研究森林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碳汇功能的重要参数,因此研究森林碳储量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四川省阆中地......
川中丘陵区坡坎资源数量可观,总计面积51-23 万hm2 ,开发利用前景广阔,具有显著的固土护埂、改良土壤、促进产品多样化及增加农业收入等生态功......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
系统阐述了川中丘陵区主要农业气象灾害干旱、低温寒潮及秋绵雨的发生规律及其对该区农业生产的危害 ,并提出了选良种、调播期、改......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
近年来川中丘陵区季节性干旱频繁发生,对四川省农业生产造成严重影响。根据川中丘陵区8个气象站点1960年—2011年的逐日气象资料,......
土地整理是在近年来我国土地资源紧缺性日益突出的形势下,国家为保障食物安全和生态安全而提出的、以提高土地资源有效利用率为目......
围绕长江流域的水资源以及水土流失问题,本研究以两个典型小流域为研究区域,采用GIS技术和面向对象计算机语言,建立了一个比较完善......
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之策,是新型城镇化的战略选择。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土地节约集约利用,针对我国经济发展进......
首先选用生长适宜性指标、抗逆性指标、生态功能指标作为控制层,生长周期、更新能力、生长速度、抗旱性、抗寒性、耐瘠薄性、冠层......
区域蒸散量(evapotranspiration)预测对精准灌溉预报与农田水分管理意义重大。该文利用川中丘陵区11个气象站点1961-2013年逐日气......
运用偏离-份额分析法,将农业经济增长分解成三个方面,即区域份额增长、结构偏离分量和竞争力偏离分量.以川中丘陵区及所包含的广安......
四川省蓬溪县属川中丘陵区农业县,是全国农村包产到户的发源地之一。该县辖31个乡镇,495个村,农业人口66万人,耕地面积50.3万亩,人均耕地......
选取代表性的10、15、20和25年生桤(Alnus cremastogyne)-柏(Cupressus funebris)混交林及由桤-柏混交林演替而来的30年生纯柏林为研究......
[目的]研究不同施肥制度对川中丘陵区紫色土小麦-玉米轮作系统氧化亚氮(N2O)排放的影响及排放特征。[方法]设6个处理,即有机肥(OM)、氮......
对川中丘陵区三台县下新乡防护林林下栽培试验的研究结果表明,(1)在柏木林下可选择沙参、山药、连翘、桔梗、栝蒌进行栽培;(2)草本沙参......
为了研究人工林演替对土壤动物群落的影响,2005年3月对川中丘陵区的桤(Aluns cremastogyne)柏(Cupressus funebris)混交林和由其演......
川中丘陵地区在上世纪70年代曾大规模种植油橄榄,由于当时国内橄榄油市场价格低和对油橄榄生物生态学特点的认识不足,在上个世纪末......
以柏木纯林、马尾松纯林、松柏混交林3种川中丘陵区典型低效防护林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开窗补阔改造,分别种植窄冠刺槐(Robinia pse......
以四川盆地丘陵区梓潼县为例,通过实地调查、土壤采样分析和数理统计结合的方法,对4种典型的紫色土利用方式(水田、旱地、林地、草地)......
人工措施对防护林建设初期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保存率,林木生长,林分结构等方面,而这些都与防护林效益密切相关,为此,提出了营建和管理防护......
本研究旨在为坡坎资源的开发利用寻求理论和实践依据 ,以川中丘陵区为典型调查区域 ,从地层岩性、地面坡度、坡长、坡向及土壤侵蚀......
经济全球化一方面加速山区的边缘化趋势,另一方面通过促进文化产业、文化旅游的全球性快速增长为文化资源丰富的山区提供发展机会......
蓬溪属川中丘陵区农业县,是全国农村包产到户的发源地之一,农民人均耕地仅0.76亩。该县从2006年开始探索农村土地流转合作制试点工作,......
川中丘陵区土壤侵蚀严重。针对该区域的土壤侵蚀方式和特征,分析评价影响土壤侵蚀的因子如降雨、地形、土壤、植被等,并对区域的土......
随着全球性干旱加剧与水资源短缺问题的日益突出,雨水集蓄利用已成为全球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以川中丘陵区嘉陵江中游的李子溪流......
Z指数法是气象干旱评价中一种较为有效的方法,它以降水量为主要评价指标。但由于降水量并不完全符合正态分布,且依据Z指数法评价的旱......
蚕桑是川中丘陵区农业结构调整的重要项目.为了充分挖掘其发展潜力,研究解决蚕茧生产在数量发展的同时,质量下降的问题,探讨在蚕业......
以川中丘陵区为例,分析了其现代化水平落后的主要原因,指出了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的龙头产业,必将成为知识经济时代推动地区现代化发展......
选择川中丘陵区内江气象站作为研究对象,对CLIGEN模型(v5.22564)内置的无插值、线性插值和傅里叶插值3种算法生成的主要降雨参数进行了......
利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观测川中丘陵旱地小麦生态系统CO2、N2O和CH4的排放通量.结果表明,旱地小麦CO2、N2O和CH4排放具有明显的日......
川中丘陵区是长江上游水土流失最严重地区之一,该区大面积柏木防护林林分结构不合理、天然更新不良、林分稳定性差、产品产量和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