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代换系相关论文
日趋狭窄的遗传基础和匮乏种质资源严重制约了小麦育种的发展。华山新麦草(Psathyrostachys huashanica,2n=2x=14,NsNs)拥有众多优......
为建立成套的大白菜-结球甘蓝异附加系,本研究以大白菜-结球甘蓝异源三倍体(AAC,2n=3x=29)与二倍体大白菜(AA,2n=2x=20)回交世代BC1及其自......
该研究以普通小麦品种鲁麦5号、济南13和长穗偃麦草(Elytrigiaelongatum)及其复合杂交后代中选育的12个种质系为材料,对抗病性、主......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小麦条锈病(Puccinia striiformis Westend f.sp.tritici)流行区,抗病品种选育与利用是控制该病害最经济、安全......
中间偃麦草是普通小麦的近缘野生植物,蕴藏有丰富的抗病、优质、抗寒、抗旱、耐盐碱等优良的基因资源,在小麦遗传改良中具有重要的利......
滨麦(Leymus mollis,2n=28,NsNsXmXm),属于禾本科小麦族大麦亚族赖草属,多生长在贫瘠之地的多年生麦类野生亲缘植物,具有穗大花多,......
十倍体长穗偃麦草(Thinopyrum ponticum,2n=70)具有许多优异性状,是小麦遗传改良中的重要近缘物种。通过远缘杂交育种的方法,可获......
异附加系和异代换系是用于遗传研究和品种改良的重要基础材料。本研究在获得芥蓝-菜薹系列单体异附加系的基础上,测定了附加染色体......
小麦条锈病是由小麦条锈菌引起的世界性重要的低温型病害,是限制小麦生产的重要因素之一。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小麦条锈病流行区,是我......
利用荧光原位杂交和染色体 C-分带技术对普通小麦 -华山新麦草的异代换系进行了研究 .荧光原位杂交结果显示 :异代换系 H92 1- 6 -......
以来源于中间偃麦草的八倍体小偃麦为桥梁亲本,通过回交转育的方法,将其所携带的中间偃麦草染色体转移到普通小麦中,从其BC1F6选系......
以偃麦草 (Ag .pulcherrimum)为抗源 ,以圆锥小麦 (T .turgidum)×偃麦草的双二倍体———CPI113 5 0 0 ( 2n =70 )与普通小麦杂交......
用生物素(Biotin-6-dUTP)标记的大麦Betzes基因组DNA作探针,以普通小麦中国春总DNA作封阻进行基因组原位杂交(Genomeinsituhybridizat......
利用分子标记、细胞学、基因组原位杂交(GISH)等技术,结合田间农艺性状调查,对小麦–华山新麦草七倍体材料H8911与硬粒小麦D4286杂......
【目的】利用大数据比较2条不同的簇毛麦6V(#2和#4)染色体及其与小麦6A、6D染色体间DNA水平上的差异,为小麦-簇毛麦靶向易位的精准......
利用染色体C-分带技术,对普通小麦-华山新麦草异代换系和附加系进行了细胞学鉴定.鉴定结果表明,普通小麦-华山新麦草的3个异代换系......
李振声,男,1931年生,山东淄博人;1990年入选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1991年入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
对从长穗偃麦草与小麦杂种后代中选育的抗白粉病小麦种质系山农87074-551在进行白粉病抗性鉴定的基础上,进行了细胞学和RAPD鉴定。......
综述了小麦异代换系的主要选育方法,分析了小麦异代换系的应用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了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对从中间偃麦草与小麦品种烟农15杂种后代中选育的小麦种质系SN0606进行主要农艺性状调查和细胞学鉴定,结果表明:SN0606平均株高87.......
综述了普通小麦异代换系的选育研究进展,总结了近10余年来异代换系选育的方法和选育成就,并对异代换系的应用和存在问题进行了讨论......
为研究杀配子染色体在小麦-黑麦异代换系遗传背景下的作用,利用小麦-黑麦异代换系H-13(1R/1D),H-24(5R/5A),H-33(6R/6A)与中国春-杀配子染色体......
利用缺体回交法,以阿勃3D缺体为母本、中4为父本培育出的小麦-中间偃麦草异代换系N9025-3-3-2-1-1在形态学和细胞学上已基本稳定,......
二倍体长穗偃麦草(Thinopyrum elongatum (Host) A. Love,2n=2x=14,EE)具有抗病性强、耐盐碱、抗旱、多花多实等优异性状。为明确......
中间偃麦草含有丰富的优良基因,在小麦的遗传改良中具有重要利用价值。对从八倍体小偃麦TAI-7045与普通小麦复合杂交后代中选育的小......
中间偃麦草含有丰富的优良基因,在小麦的遗传改良中具有重要利用价值。对从中间偃麦草与小麦品种烟农15杂种后代(BC3F6)中选育的小麦......
禾本科布氏白粉菌引起的小麦白粉病是造成小麦显著减产的主要病害之一。小麦的野生近缘种植物十倍体长穗偃麦草(2n=10x=70)携带有抗......
用改良的Giemsa C-带技术对10个经辐射处理的带有黑麦某些性状的普通小麦品系进行鉴定。结果鉴定出1个小麦——黑麦易位系及2个小......
小偃麦山农87074-557是小麦—长穗偃麦草双体异代换系,它保留了偃麦草的许多优良特性,是小麦抗病育种和遗传改良的基础材料。本文......
外源基因在小麦育种中的利用刘大钧(南京农业大学细胞遗传研究所,210095)异种、异属,特别是野生亲缘植物基因库的利用价值,首先在于其中往往可......
小麦白粉病是影响我国小麦生产的主要病害,培育抗病品种是防治病害的经济有效的途径;而抗病基因的研究则是抗病育种的基础。目前,已定......
本研究综合应用形态标记、细胞遗传学分析、C-分带、原位分子杂交和RAPD等几种方法,从形态学、细胞学、分子生物学等几个层次对本研......
滨麦(Leymus mollis(Trin.)Pilger,NsNsXmXm,2n=28)属禾本科(Poaceae)、小麦族(Triticeae)、大麦亚族(Hordinae)、赖草属(Leymus H......
研究应用基因组原位杂交、染色体C-分带和RAPD技术,对八倍体小黑麦×普通小麦杂种F2经电离辐射处理后的高代材料98-60进行了检......
在甘蓝型油菜与诸葛菜属间五倍体杂种后代中 ,鉴定出多种亚倍体类型。在P3 群体中 ,细胞学观察发现诸葛菜染色体替代甘蓝型油菜的 ......
【目的】检测从普通小麦(Triticum aestivumL.)与奥地利黑麦杂交后代选育出的、形态学稳定的抗条锈病衍生系NR1121的黑麦遗传物质......
中间偃麦草含有丰富的优良基因 ,在小麦的遗传改良中具有重要利用价值 .对从中间偃麦草与小麦品种烟农 15杂种后代 BC2 F4 中选......
小麦远缘杂交的研究工作是作者1953年在东北农学院遗传育种教研室任教时开始的,至今已30年了。研究的重点是用小麦与各种野生禾本......
<正>谷超豪(2009年度)数学家。复旦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浙江温州人。1948年毕业于浙江大学数学系,1953年起在复旦大学任教,1......
八倍体小滨麦M842-16(octoploid Tritileymus, AABBDDNsNs)是通过普通小麦(Triticum aestivum,AABBDD)品种7182和滨麦(Leymus mollis,NsNsX......
本文是普通小麦与长穗偃麦草杂交育种二十年的经验总结。内容介绍了长穗偃麦草的特性和染色体组型,克服杂交不育和杂种不育的方法,......
利用1B、4D蓝单体小麦和73(36)9-1单体系统,经7年7代连续培育,获得冬性自交结实和具有不同遗传背景1B、4D缺体小麦9个,73(36)9-1缺本小麦16个,并利用选育的缺体小麦,应用......
<正> 本世纪30年代,秋水仙素抑制纺锤丝形成和移动功能的发现为人工合成多倍体提供了有力手段,小黑麦(Triticosecale,wittmarck)作......
小麦是世界上分布最广、种植面积最大的农作物之一。在我国,它是仅次于水稻的第二个重要粮食作物。我国小麦品种资源比较丰富,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