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分带相关论文
本研究利用普通小麦(Triticum.aestivum.L)与小麦c.v.中国春-加州野大麦(Hordeum californicum)双二倍体杂交后回交,然后自交,在获得......
小麦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在农业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但在现代农业体系下,普通栽培小麦品种(Triticum aestivum L,2n=......
本实验以利用“单体附加系染色体作载体转移外源DNA”的染色体工程新方法创造的小麦-黑麦远缘杂交后代中选育出的一个品系R149为供......
本试验通过对所有小麦-多枝赖草杂交后代材料的根尖、花药染色体数目进行检测,在原有的12种15个二体附加系中鉴定出11种12个2n=22”......
黑麦染色体上携带有许多有益的目标基因,是改良小麦抗性、产量、品质适应性的丰富的基因资源。6x小黑麦(ABBRR)具有完整的黑麦R染色......
小麦育种过程中过分集中地使用某些亲本,使小麦品种的遗传组成趋向单一化,致使其内在遗传资源日益匮乏,使小麦品种改良难以取得突......
本文利用矮孟牛中一种新型小麦 -黑麦复杂易位 IRS· 7DS,1BL· 7DL与 1BL· 1RS易位所构建的一套重组自交系 (包括 10 9个 F6株系......
[目的]为进一步利用簇毛麦2V染色体上的有益基因,为小麦育种提供新种质。[方法]通过普通小麦-簇毛麦2V(2D)二体代换系(DS2V)与普通......
对2个八倍体C.S-Thinopyrum bessarabicum(AABBDDJJ,2n=8x=56)和Goshawk(GHK)-Thinopyrum elongatum(AABBDDEE,2n=8x=56)的根尖细......
用中国春phlb突变体(C.S phibphlb)与普通小麦一簇毛麦6V(6A)异代换系(Sub.6V)杂交,再用phib突变体与F1回交,在高配对植株中筛选出一个6V染色体发生变化的植株,编号为LV02。用染色......
为了更好地利用小麦-簇毛麦T6VS·6AL易位系的含抗白粉病基因Pm21和抗条锈病基因Yr26,通过小麦种质"矮孟牛V"与T6VS·6AL易位系92R......
在小麦背景中离果山羊草3C染色体具有优先传递的作用。当离果山羊草3C染色体处于单体状态时会导致后代不含有杀配子染色体的配子中......
期刊
2个双倍体即 C.S- Thinopyrum bessarabicum( AABBDDJJ2 n=8x=56)和 GHK-Thinopyrum elongatum( AABBDDEE2 n=8x=56)与普通小麦“......
对普通小麦(Triticum aestivum)-节节麦(Aegilops squarrosa)八倍体(2n=8x=56,AABBDDDD)与硬粒小麦(Triticum durum)-簇毛麦(Hayna......
为改进小麦-黑麦1RS·1BL易位系的抗病性,丰富栽培小麦品种的遗传多样性,本文通过1RS·1BL与6VS·6AL易位系杂交,在后代中利用染色体C......
用植物染色体C-分带和小麦种子HMW-GS电泳技术,对普通小麦-大麦异附加系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异附加系WB9905和WB9912含有大麦的5H......
以奥地利黑麦(Secale cereale L.)为试验材料,通过Giemsa C-分带对其进行了细胞学鉴定、染色体核型与C-带分析。结果表明,奥地利黑麦体......
黑麦(Secale cereale)含有丰富的优良基因,在小麦遗传改良中具有重要利用价值。为了鉴定普通小麦(Triticum aestivum)与奥地利黑麦杂交......
对栽培大麦4个品种的染色体组型和C-分带带型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大麦品种的染色体C带的分布在数目和强弱存在明显差异,不......
通过根尖染色体常规制片分析,确定普那菊苣的染色体核型组成为:2n=2x=18=18m.利用BSG方法对其染色体进行C-分带研究,确认普那菊苣......
利用HBSG法对多枝赖草、普那菊苣的根尖染色体进行了C-分带研究.根据李懋学等(1991年)对C-分带的描述方法,首次确认多枝赖草染色体的C-......
【目的】簇毛麦是普通小麦的一个近缘物种,它具有许多抗病基因,在小麦育种中起重要作用。抗白粉病基因Pm21已被南京农业大学细胞遗......
植物染色体C-分带技术自问世以来,关于其显带的机制研究,人们已提出了许多看法,如早期研究的DNA变性-复性机制、DNA消化机制以及后......
为了解茸毛偃麦草(Thinopyrum intermedium ssp.trichophorum)与小麦经过杂交、回交所选育的小偃麦新种质Y176—3的遗传特性,对该系进......
目的:通过远缘杂交的方法,可将小麦远缘种、属的染色体片段或基因导入到普通小麦中,使后者获得远缘种、属的某些优良性状.方法:由......
利用根尖体细胞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Giemsa C-分带和荧光原位杂交从普通小麦-大赖草Lr.2、Lr.7异附加系辐射后代中选育出2个纯合易......
利用杀配子染色体(gametocidal chromosome)和低剂量(10 Gy)γ-射线辐射花粉两种方法诱导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滨麦(Leymus ......
偃麦草属具有许多优良的遗传性状,利用杀配子染色体诱导小麦-偃麦草的染色体易位,是创建小麦异源易位系、丰富小麦遗传资源的一个......
染色体分带和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是植物研究中较重要和常用的技术手段。从它们的产生开始一直不断发展,已应用到植物研究中的很多方......
期刊
为了解黑粒小麦漯珍1号的染色体构成、蛋白组分以及抗病性,利用染色体C-分带、基因组原位杂交(GISH)和PAGE分析对漯珍1号进行了系......
小麦条锈病和小麦白粉病是中国小麦的两大病害,由南京农业大学细胞遗传研究所培育的小麦-簇毛麦6VS/6AL易位系高抗白粉病,并对中国......
通过远缘杂交的方法从普通小麦的近缘种、属转移优良基因已被证明是一条卓有成效的途径。通过创制异源代换系引入外源优良基因,采用......
用改良的Giemsa C-带技术对10个经辐射处理的带有黑麦某些性状的普通小麦品系进行鉴定。结果鉴定出1个小麦——黑麦易位系及2个小......
我国著名的冬小麦种质矮孟牛,因来自矮丰3号∥孟县201/牛朱特(Neuzucht),故取其三亲本首字为名。最初,曾根据株高、穗型、熟期等性状将......
本研究综合应用形态标记、细胞遗传学分析、C-分带、原位分子杂交和RAPD等几种方法,从形态学、细胞学、分子生物学等几个层次对本研......
以人工合成的八倍体小黑麦劲松49、八倍体小滨麦和八倍体小偃麦中5为材料,在对其染色体构成和性状特点综合评价的基础上创制了小麦-......
利用G iem sa C-分带和荧光原位杂交的方法对龟甲竹根尖细胞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龟甲竹的核型公式为2n=48=26m......
新麦草(Psathyrostachys juncea (Fisch.) Nevski)是小麦族中少有的二倍体物种,因其低倍性,适宜用染色体加倍方法进行遗传改良。研......
通过普通小麦农林26-离果山羊草3C异附加系与普通小麦-簇毛麦4V(4D)代换系杂交,杂交F1代与普通小麦回交,综合运用染色体构型分析、......
研究应用基因组原位杂交、染色体C-分带和RAPD技术,对八倍体小黑麦×普通小麦杂种F2经电离辐射处理后的高代材料98-60进行了检......
用形态学、细胞学、生化及分子标记方法,对小麦一黑麦衍生系N9436—0—2—29—9进行分析鉴定,以明确N9436—0—2—29—9中具体的外源......
以活体种子根为材料,采用放线菌酮预处理,直接获得了清晰的黄瓜前中期染色体C-分带。黄瓜前中期染色体的长度介于3~8μm,单套染色体......
非洲黑麦(Secale africanumStapf)具有矮杆、异花授粉、抗多种小麦病害等优异性状,在小麦可持续性抗病遗传育种中具有重要作用。利用......
应用高温干燥法显示13份木薯种质的C-带(即染色体的结构异染色质带的简称).结果表明:C-带带型在种质间有较大的变异性和特异性,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