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话剧相关论文
由曹路生编剧的陕西人民艺术剧院话剧《主角》以小说主人公忆秦娥经历的磨难为主线,颇具取舍眼光和剪裁功夫。《主角》残忍且冷酷地......
经典的艺术生命是在不断解读和阐释中得到传承、传播的,这一现象在中国现代文学著名作家作品的翻拍或重排中,给我们提供了许多值得总......
中国农村的巨大变化为当代话剧的创作提供了极其丰富的创作资源,上世纪80年代的农村题材话剧,在改革开放和思想解放的环境下,呈现......
过士行在中国当代话剧界是个特殊的存在,每当讨论到当代话剧都绕不过此人.过士行是地道的北京人,一身京味儿,他出生于围棋世家,练......
林版<赵氏孤儿>引起的非议,虽然受到前文性影响,包含着批评者很强的情绪性,但也不是空穴来风,而是有其自身存在的内在原因.首先是......
“十七年”是新中国戏剧发展的第一个时期。在这一时期,苏联戏剧与中国的关系最为特殊与紧密。本文通过对十七年时期苏联戏剧在中......
中国话剧产生初期被称之为新剧,紧随其后的戏剧形式则被称之为爱美剧。新剧和爱美剧的产生与发展经历了十多年的时间,虽然不长,但......
云南现代话剧肇始于启蒙与救亡的时代变奏曲之中,其历史功绩在于:训练了观众,培养了队伍,使话剧艺术成为以昆明为中心的云南人文化......
文章将轰动一时的剧作《黄土谣》与80年代剧作《田野又是青纱帐》进行深入对比剖析。通过对比,得出《黄土谣》艺术上存在的缺陷。同......
以1957年"反右"斗争为界,新中国成立后前8年的当代话剧确立了其在文艺格局中的潜在中心地位。第一次文代会为当代话剧发展确立了方......
1951年方言话剧《小三媳妇》上演。1951年,云南人民文艺工作团的方言话剧《小三媳妇》上演,编剧刘琦。有广场戏剧的味道,写农民翻......
强行关闭了日常生活的疲惫与干涩,揣着“戏养神”的古训,我走进了首都剧场,在这个“睁着眼,梦了”(田沁鑫语)的地方开始了我的寻梦......
经典的艺术生命是在不断解读和阐释中得到传承、传播的,这一现象在中国现代文学著名作家作品的翻拍或重排中,给我们提供了许多值得......
话剧艺术自从1907年传人中国已经走过了整整一百一十年的历史,纵观中国话剧百年的历程,经典的作品比比皆是,从同盟会员刘艺舟(木铎)由关......
藉对话剧《智取威虎山》剧情结构的分析,探讨"文人"编导改编"革命"军人写就的小说为话剧,所历"民族化"探索及其悖论性处境。编导移......
探讨熊佛西先生在20世纪30年代领导的“农民戏剧”实验的成功经验,即以启蒙民众而探索话剧艺术的启蒙精神;用话剧的艺术手段唤起民众......
从中国当代话剧的发展趋势来看,创作者对话剧剧场性的发展远超过了对其文学性的关注。伴随后现代文艺理论思潮的影响,戏剧的"文学......
关于《编、导、演立体教学模式研究与市场需求》选题,不仅仅是对课堂内表演教学提出的改革,更是对表演教学“学”与“用”的改革,......
话剧《茶馆》初次上演时引发轰动,观众好评如潮。在"文革"期间,由于受到政治规约,《茶馆》上演场次减少,但观众热度不减。"文革"结......
云南当代话剧文化的发展与繁荣,大致经历了五个时期——布局时期(1950至1957);发展时期(1958至1965);挫折时期(1966至1976);复苏与......
<正>田沁鑫执导的话剧《青蛇》2013年3月21日在香港首演,此后在北京、上海、台北、澳门、深圳、佛山等地进行了巡演,产生了很大的......
《初升的太阳》作为大庆创业时期的优秀剧目,不仅是大庆话剧的典型代表,也是中国话剧史上的典型代表。在主题上,从矛盾冲突中歌颂......
<正> 中国的小剧场戏剧发展在一个时期还存在诸多问题,比如剧本短缺、精品不足、理论滞后、对小剧场戏剧概念界定的含混等等。但近......
<正>中国戏剧进入90年代后期,“危机”一词已经不大有人提及,倒是有许多业内人士提出了一些实实在在的思考。熊源伟的《在二十一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