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叙事相关论文
郁茹的《遥远的爱》芳华别样、格调俊逸,一方面聚焦女性的生命体验进入革命生活,直面情爱难题,深入个体挣扎与家国矛盾的缝隙,为女性革......
作为纪念新中国诞生七十周年献礼剧,重大革命题材剧《外交风云》获得了口碑与收视双丰收。该剧从现实关切出发,以史观今,聚焦新中国外......
二十世纪上半叶的欧洲,社会动荡、思想纷争、政治派别林立。其中,工人运动的兴起和俄国十月革命的成功,为德语国家的左翼知识分子......
争取对外话语权,构建对外话语体系,向外界传递中国共产党的声音,既是延安时期讲好“中国共产党故事”的重要前提,又是中国共产党形象国......
电影《1921》通过大气且隐忍的镜头艺术再现了平均年龄只有28岁的热血青年突破重重难关齐聚于上海创立中国共产党的故事.影片突破......
在当代英国左翼戏剧家大卫·埃德加的戏剧《五朔节》中,西方左翼革命成为了叙事的主题,而跨越多国、多个时段的革命书写,以及不同......
作为赵树理的成名作,《小二黑结婚》这部小说在大众文艺和生活之间具有较强的纽带作用,且具有一定的乡村伦理道德意识。那么在这部......
去年,某著名主持人在饭局上唱评《智取威虎山》的视频在网络曝光,掀起轩然大波。随后,中央电视台官方微博发表声明道:“此次网络视频中......
《十月围城》是近年来不可多得的叫好又叫座的电影。在我看来,如果单就故事内容而言,《十月围城》的好就在于它最大限度地更新了人......
改革年代的语言反叛今天的许多电影专业学生甚至研究者都不大注意甚至不知道《黄土地》(陈凯歌,1984)了。该片的剧本是张子良根据......
英雄是人们崇拜的对象,他们代表着理想的人格,引领着社会前进的方向,维系着人们生活的希望。 在经典革命历史叙事文本中,江姐、李玉......
虽然20世纪30年代中期精英论述中的新母亲身份用科学话语强化传统女性价值,但作为大众文化代表的情节剧电影却打开了颇具积极意义......
新时期之初创作并产生广泛影响的《夜幕下的哈尔滨》,是一部“后革命”语境下的革命历史题材小说。它既沿袭了以往革命历史题材作......
以塑造恶霸地主形象、显示土地革命正当性和必然性为特征的“典范土地革命叙事”文本,其接受和传播不仅取决于外部权力机制,也与其......
现代化叙事是1949年之前就已存在的事实,但在1949年政治大变动之后,现代化叙事由于各种原因销声匿迹,革命叙事一家独大。但是如果......
电影(《归来》还在热映,当深沉而伤感的《渔光曲》钢琴声一次次在影院响起的时候,电影所激起的风浪同样在私人媒介中悄悄蔓延。更激烈......
香港新派武侠小说借鉴了左翼文学的革命叙事,基于儒家传统思想资源对侠义精神进行了重构,一方面强调反抗阶级压迫、反抗民族压迫和......
作为富有影响力的文艺理论家,王朝闻1930年至1940年的艺术表现为重述20世纪30年代中国现代文艺提供了语料.聚焦王朝闻早期的两个形......
反思革命是无名氏小说创作的重要主题之一.他小说中的革命叙事揭示了革命者叛逆、寻找与选择的三部曲生存模式所蕴含的内在意义,探......
2008年10月18日清晨,中国著名电影导演谢晋在家乡浙江上虞逝世,享年85岁。谢晋先生的电影作品是一座博物馆,它形象而又阶段完整地展现......
自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末至文革前,涌现了大量描写中国新旧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革命叙事作品,《虹》与《青春之歌》就同属这类作品......
本论文从“革命叙事”的角度对17年农村题材小说进行了再解读,认为17年农村题材小说是关于社会主义国家成长壮大的想象的叙述,是关于......
2015年年底,杭州,太阳照在雷锋塔上。 本期专题发端于在此举办的“战争时期的中国摄影国际研讨会”茶歇时间狭长的走廊内。近年来......
长篇小说《无定河》从宏观历史视野叙述中国土地革命在乡村形成的燎原之势,塑造丰富的人物形象序列,融合陕北方言俚语的书面语言质......
五四运动既是一场伟大的爱国民主运动,又是一次深刻的思想启蒙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的划时代事件.90年来,有关“五四”的研究逐渐深......
抗战爆发后引发的新的政治结构变化,影响到了文史观念的塑造.发轫于抗战期间的抗战小说,自然也受到史学观念变化的影响.从抗战结束......
新历史小说中的革命叙事包含了对革命中所犯错误的反思、对革命终极意义的追问以及对革命理想的坚持。它力求风格多样化,达到真实......
被誉为“民族秘史”的《白鹿原》,在传播过程中出现了三个重要版本:即初刊本、初版本和修订本。虽然它们可以看作是一个整体性的大......
丁玲小说<夜>体现出作者延安初期思想的复杂性与矛盾性.她通过正面叙事进行革命的建构,但成熟的女性意识又使她在潜文本中对革命的......
香港新派武侠小说借鉴了左翼文学的革命叙事,基于儒家传统思想资源对侠义精神进行了重构,一方面强调反抗阶级压迫、反抗民族压迫和......
利奥塔在《后现代状态》中借两种知识的区分提出了反对宏大叙事、支持微型叙事的主张。而阿伦特在《论革命》中对法国革命失败的分......
时代的差异、西方当代文学与史学观念的介绍与引进,以及作家自身独特的境遇,促使新历史小说作家彻底抛弃了以往革命历史小说的历史观......
1980年代以来,凭借发展主义、人道主义、人性论为核心的现代化价值体系而重述革命,在权威的历史阐释之外寻求另外一种可能,终于演变为......
我们已经置身于后革命的时代。后革命的"后",一方面是革命之后,表明革命及其话语已成为历史;另一方面是对革命的反思,表明革命及其叙......
对近代武汉而言,江汉关不仅是一座城市建筑地标,更具有城市文化意象的价值。它在见证武汉近代百年风雨的同时,也将这座城市开放求......
《民权素》是民初大型文学杂志,其对辛亥革命的言说是一种重要的话语现象。《民权素》讲述辛亥革命的叙事意图主要有追忆与颂扬、......
本文认为,当代文学已经是一个破裂而无从修补的概念。当代文学原指社会主义文学,是在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以后被确认并......
1949年新中国成立,中国革命开始讲述自己的“故事”。1949年至1966之间的十七年小说通过大量的想象,以政治教育为目的,以革命叙事、成......
1930年前后,左翼小说经历了一个由情感表现到逻辑理性建构的发展过程。逻辑理性建构是茅盾《子夜》的创作特征。作为"社会分析"小......
伴随着以红色文化为表征的革命叙事再度兴起,成为宣传与文化等领域的热门话题,教育领域革命叙事的变化与发展也成为值得关注的现象......
20世纪50年代以宗璞的《红豆》为代表,一些女作家借助“革命+爱情”的叙事模式.嵌开了革命故事背后的生命风景线。她们以低柔浅回的叙......
在文化全球化的语境下,革命叙事挣脱了特定国家、特定族群、特定历史时代的视域局限,另一方面,又由于对传统的文化资源、文学遗产......
从1911年陆士谔的《血泪黄花》,到2011年方方的《民的1911》,作家们对武昌起义的叙述已有百年历史。这一百年间,革命历史题材小说......
青春和革命总是密切相关。在革命叙事中,凡被革命征唤的青春总受到不同程度的礼赞.而一旦游离革命之外,则会显出感伤、彷徨、颓废以及......
本文以壮族作家赵先平创作的《穿过密林》为例,比较新世纪背景下革命历史叙事与1950-1970年代红色经典小说的异同,通过对文本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