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令格式相关论文
唐代官府手工业在唐代经济史乃至整个封建经济史上都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研究唐代官府手工业,首先涉及到官府工匠的身份、待遇及......
中华法系以其法典严整著称于世,《唐律疏议》即为代表。研究历代法典,为中国法律史研究之基本领域,其研究角度多样,有从传世的法律典籍......
《新唐书·刑法志》载“唐之刑书有四,日:律、令、格、式”~([1]),其《职官志》又称“凡刑法之书有四:一日律,二日令,三日格,四日......
唐太宗贞观十一年立法,所颁行的是《律》、《令》、《格》,但并不包括《贞观式》和《留司格》,以《旧唐书·刑法志》为典型的一组......
有唐一代是我国历史上空前繁荣强大的时期,在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方面都臻于成熟,尤其是在法律方面,构成了以律、令、格、式为......
<正> 律、令、格,式是唐代法典体系巾的四种主要法律形式,四者并行不悖,相得益彰。《新唐书·刑法志序》云:"唐之刑书有四,曰律,令......
目的:以律令格式四部专科目录分类法为主线,对相关起源、内容、特征诸方面探究,润补专科目录分类法内容。过程:围绕主题,综涉群籍,寻......
众所周知,律令为唐代行政运转所遵循的法规,亦是统治者意志的体现方式。一般而言,律令具有一定的延续性^[1],唐代根据政治形势的变动又......
【正】 五代是我国封建社会中一个分裂动乱的时期,从来被视作“乱极矣”的时代。欧阳修说:五代“礼乐崩坏,三纲五常之道绝,而先王......
自刘俊文先生提出中国国家图书馆善本部所藏周字51号文书为《开元职方格》残卷以来,学术界长期将这一观点奉为通说。但比对文书内......
本文首先说明“格”作为中国古代法律形式之一,滥觞于秦汉,源于皇帝的诏敕,近似于“追加法”,起着“会通适变”、“因时制宜”和补......
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讨论唐朝法律与礼的关系问题:其一,从《唐律》的基本纲领看礼法结合;其二,从《唐律》的规范来源看礼法结合;其三,从唐......
传世文献中所见唐式辑存韩国磐唐朝的法律有四,即律、令、格、式四者。《新唐书》卷56《刑法志》说:唐之刑书有四,曰:律、令、格、式。令......
苏威任隋朝宰相三十余年,隋亡后辗转投靠新主,因而见讥于史家。本文认为苏威见重于隋室的原因,一是属于关陇士族集团的重要成员,又......
<正> 唐前期,在量入为出的财政原则下,度支郎官执行着一个重要职能"支度国用".支度国用计划,可以说是现代意义上国家预算的雏形.因......
<正> 一、中国法典的编纂以中国为中心的中亚地区,法的体系独具一格。人们一般将这个以公法为主的法的体系称之为"律令体系"或"律......
据日本史书记载,日本法制史始于弥生文化时代。然而,作为日本法重要分支的行政法,究竟是怎样形成、发展的?这是我们深入研究现代日......
安史之乱后,盛极一时的唐王朝由盛而衰,中央与地方的关系随之异化。如何应对藩镇割据及纷繁复杂的政治斗争,从而加强中央政府的集......
中国古代无论在制度方面还是在观念方面,礼与法的关系总是表现得至为密切。从早期历史上礼的无所不包,礼中有法,礼就是法,到后来历......
本文系学术史回顾性质的文章,较系统地介绍了20世纪唐代法制总体研究状况,如唐代法制的重要论著与资料整理,律令格式的关系,唐代法制的影......
隋代除《律》、《令》这两部法典之外,并未统一编纂制定其他法书或法典。隋代"格"、"式"等指称,仍循北魏以来的习惯而可泛指《律》......
本文从研究方法的角度,进一步探讨了唐代律令格式的法律性质问题,认为律是刑法典,而令、格、式都是包含多种部门法规范的综合性法......
自从日本著名汉学家内藤湖南先生首倡“唐宋变革”论之后,中外学者就这一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学术界普遍认为唐宋时代是......
为了保障正常的交通秩序,唐朝政府制定了较为完善的交通法规,如禁止车马在城内及人口众多的闹市区高速行驶;商旅出行须凭借官府颁......
唐代建立了完善的屯田法律制度。从形式上看,唐代屯田法律规范主要表现在成文法典中。令、格、式从正面对屯田关系进行调整,律从反......
试论儒学对日本古代法文化的影响何勤华孔子创立、并经其弟子们发扬光大的儒家学说,经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成为中国官方的统治思......
在中国古代,唐朝的法律与丝绸之路建设都高度发展。它们关系密切,特别是唐朝法律助力了丝绸之路建设,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唐......
在分析唐代法律体系及唐律性质的史籍中,《唐六典》及《新唐书·刑法志》的有关观点曾起了不同的导向作用。《新唐书》由于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