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减震相关论文
我国西部山区地质复杂,地震断裂带十分发育,随着西部交通、水利建设的飞速发展,穿越强震活动断裂带隧道不断增多。已有震害显示,跨......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人口数量和机动车辆保有量逐年增加导致交通拥堵问题越来越突出,此时轨道交通的优势逐渐体现出来,......
基于土-结构相互作用模型.利用粘-弹性边界条件,运用时程分析方法研究浅埋偏压隧道在水平地震、垂直地震以及45°方向作用下的全......
采用FLAC3D动力数值模拟,分析中墙厚度、衬砌刚度这两个结构自身要素的变化对双连拱隧道地震动力响应的影响规律;同时对地震动力作......
采用数值模拟技术,结合某高烈度地震区双连拱隧道抗减震技术研究,通过分析埋深及围岩参数的变化对双连拱隧道地震动力响应的影响进......
随着大跨度桥梁的建设,悬索桥以自身的优势在实际工程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隧道式复合锚碇体系作为悬索桥的一种新型锚碇结构......
为研究高烈度地震区隧道洞口段刚柔相济抗减震技术,依托白云顶隧道进口段,开展了大型振动台模型试验,通过对试验数据的分析,主要研......
高速列车高速穿越隧道时会产生明显的气动效应,为解决这一问题通常会在洞口设置缓冲结构。相比于隧道,洞口缓冲结构的抗减震性能要......
地震灾害是一种自然灾害,它对人们生命和财产造成巨大的损失。隧道与地下结构一直被认为是抗减震功能比较优越的建筑物,1995年的阪......
传统思维认为隧道结构受到结构周围土层约束,不需要考虑结构抗震问题。但在世界范围历次大地震中,地下结构往往会发生不同程度的破......
随着我国高速铁路的迅猛发展,越来越多的高速铁路隧道将建设在高烈度地震区,缓冲结构作为隧道的洞口结构,易受到地震破坏而阻断交......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各地强震频繁发生,如LomaPrieta地震(1989年美国)、Landers地震(1992年美国)、Northridge地震(1994年美国)、阪神地......
地下结构由于受到周围岩土体的约束,一直被认为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相对于地面结构而言),因而在很长一段时期内,对地下结构的震害......
介绍了目前地下结构抗减震的主要研究方法:原型观测、模型试验和理论分析,并对三种研究方法的原理和适用范围进行了论述。......
依据地下结构震害实例总结了地下结构的震害特点,对震害原因进行了简单分析,介绍了地下结构抗震研究的方法和原理,归纳了目前地下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