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唆行为相关论文
一、引言在辛亥革命之后,新中国建立之前,关于共同过失犯罪的立法规定,经历了“全面肯定→部分肯定→不置可否”的过程。具体而言,......
共同犯罪问题是刑法理论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教唆犯问题则是共同犯罪问题中的一个重要而又棘手的问题。但学界有关教唆犯的理论却众......
对教唆犯理论的研究是犯罪论中的重要问题。由于各国的法律文化传统、法律精神、法律思维等方面存在着差异,因此各国对教唆犯的认......
教唆、帮助侵权,是指行为人教唆第三人或者帮助第三人,致使第三人着手进行其期望发生的侵权行为并造成他人权益侵害的行为。我国民......
《侵权责任法》第九条第二款规定了教唆、帮助无行为能力人、限制行为能力人实施侵权行为时的责任承担。然而,由于立法文本使用了“......
学位
【摘要】 在我国刑法中明确规定,教唆犯属于广义教唆犯,具有两种不同的涵义,一种是以教唆行为方式实施的犯罪行为,称为间接正犯;而另一......
一、教唆犯罪的种类界定《刑法》第29条规定:“教唆他人犯罪的,应当按照他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处罚.教唆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的,......
<正> 教唆犯在共同犯罪中具有特殊的地位,他本身并不参与犯罪实施,只为实行犯提供犯罪意图,所以,有人把他叫做造意犯。这种造意犯......
本文认为教唆犯的属性是独立性和从属性的统一,在这个统一中以独立性为主,从属性居次,以此来作为教唆犯定义的基础.教唆犯的成立三......
【正】 教唆,在法律上可分为刑事教唆和民事教唆。刑事敦唆是指唆使他人实施犯罪,构成教唆犯;民事教唆是指唆使他人实施侵害行为,......
共犯理论被学者称之为刑法学中的“迷宫”,而教唆犯绝对可称之为这一“迷宫”里最为复杂和深邃的领域。由于其特殊性和特有的魅力,......
在共同犯罪理论中,教唆犯属性之论争一直难有定论,从属性、独立性、二重性学说各持己见,分别从不同角度解读、阐释教唆犯罪.近年来......
<正> 司法实践中对教唆他人自杀引起他人自杀死亡的案件,各地在处理时定性很不一致,因而处刑的差异也很大。对于教唆他人自杀的行......
共犯理论作为各国刑法学术界争议颇多的理论之一,被各国刑法学者视为刑法学理论中永恒的主题,作为共犯理论中心课题之一的教唆犯更是......
教唆人的教唆行为的后果有许多不确定因素 ,单独教唆犯的教唆行为不属于实行行为 ,不能确认其为犯罪。因此 ,应对我国刑法第 2 9条......
在结果加重犯的研究之中,难题颇多,结果加重犯中的共同犯罪问题是其中之一。我国刑法学者对结果加重犯的研究,一般是置于一罪的特......
在我国,刑讯逼供已经成为司法制度上的一个毒瘤,是产生刑事错案的主要原因。虽说我国现行刑法在我国1979年刑法的基础上对刑讯逼供罪......
ue*M#’#dkB4##8#”专利申请号:00109“7公开号:1278062申请日:00.06.23公开日:00.12.27申请人地址:(100084川C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申请人:清......
“雇凶杀人”,顾名思义,即教唆他人故意杀害被害人,以达到自己对被害人予以加害的目的的行为。“雇凶杀人”案件在近几年的刑事案件中......
<正>共同犯罪理论是刑法学的基本组成部分之一,而共同犯罪的构成问题则是共同犯罪理论的核心。从我国近几年处理的刑事案件来看,共......
教唆、帮助侵权行为是一种特殊的侵权形态,《侵权责任法》第9条虽有规定,但不尽明确。因此,如何界定教唆侵权与帮助侵权行为,怎样......
<正> 未遂的教唆在我国刑法理论上并没有深入的研究。尤其是关于未遂的教唆的可罚性问题,在我国理论界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观点。笔者......
网络教唆作为一种新型的犯罪形式,与传统教唆相比,不仅是表现形式的改变,而且有了性质上的不同。其特点主要表现为:教唆故意的复杂......
从教唆行为本身的构造来看,教唆者为了实现自己的犯罪目的,选择一定的教唆对象和教唆行为方式,并在绝大多数情况下表现为说了什么......
作为我国教唆犯本质属性通说的二重性说,将教唆犯的成立根据与处罚根据混为一谈,以行为的评价等同责任的认定,具有方法论上的错误......
教唆未遂行为在我国是否具有可罚性,不论是于刑法理论上,还是于刑事司法实务中,目前都已极具争议。缘于教唆未遂的概念与教唆犯性......
<正> 在实行犯没有实行教唆犯所教唆的犯罪的情况下,教唆犯所处的犯罪阶段问题,刑法理论上存在三种观点:(1)预备说。(2)未遂说。(3......
<正> 教唆犯是指他人本无犯罪意思,而教唆犯给予他人以犯罪的意图,唆使他人进行犯罪活动。即是说,教唆犯只是犯意的启示者,他不参......
<正> 一、传授犯罪方法罪是否属于教唆犯罪根据我国刑事犯罪变化的新情况,为了严厉打击传授犯罪方法的犯罪活动,全国六届人大常委......
<正> 在共同犯罪中,共同犯罪人对共同犯罪造成的物质损失负有连带责任。而在作为共同犯罪特殊形式的教唆犯罪中,教唆犯的犯罪目的,......
<正> 教唆犯到底是由于自己的教唆行为本身而具有了可罚性,还是由于教唆行为引起了他人的犯罪行为,因其对他人该犯罪行为所加的原......
<正>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九条规定:"教唆他人犯罪的,应当按照他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处罚。教唆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