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罚性相关论文
我国刑法理论在不能犯未遂的可罚性问题上从未停止争论,导致理论研究与司法实践“割裂”的现象愈加突出。目前理论研究将不能犯、......
伴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崛起,社会的分工呈现出更加精细化的特点,一些对他人进行的犯罪活动具有促进作用,但外在形式表现上“无害”......
“网络中立帮助行为”是互联网背景下“中立帮助行为”领域的新课题。网络服务提供者提供的中立技术服务在便利工作、生活的同时,......
全面处罚说和限制处罚说均未对中立帮助行为可罚性问题的解决提供一条合理路径,原因在于未厘清刑法上帮助行为的处罚本质。修正的折......
为了在人工智能的运用中不形成刑法上的规范漏洞,必须在教义学上讨论智能代理的可罚性。无论是出于法律政策还是从刑罚目的理论层......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和社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处于中立地位的帮助行为成为犯罪分子实施犯罪行为的“助手”,从而给刑法所保护的法......
过失犯的本质是违反注意义务,作为一种客观存在的现象,故意“教唆”他人违反注意义务引起过失犯罪的行为,其可罚性已经得到了司法......
一、原因自由行为理论基本原理原因自由行为是指,行为人于侵害法益之时,陷于无行为能力、无责任能力或者限制行为能力状态(结果行为不......
原因自由行为是指故意或过失使自己置于无责任能力状态,然后在无责任能力状态下导致构成要件的实现。原因自由行为是否具有可罚性,......
在“规范意义的危险”理论看来,周正龙具有造假和欺骗的行为,但是行为本身并没有产生现实危险的可能性,在客观方面并没有达到刑事......
刑事责任的追究范围与人们自由的空间范围是成反比关系的,国家刑罚权的触角伸得越长,人们的自由空间必定越少。处罚不纯正不作为犯......
通过对三大犯罪构成体系的比较分析,确立阻却违法研究的“共通”学术语境,阻却违法应当在犯罪构成内部解决,但其地位应当独立,将阻......
摘要原因自由行为是指行为人故意或过失使自己陷于无责任能力或限制责任能力状态,并在无责任能力或限制责任能力状态下实施了符合......
本文综合分析各种概念内涵外延,我们可以得出,不可罚事后行为是指在状态犯的情况下,行为人实施一个行为后,为维持或利用不法状态,......
摘要:原因自由行为是大陆法系刑法学的概念,它丰富并且补充了刑法学的理论,同时也是一个充满争议的概念,其中尤以涵义本身和“可罚性”......
法益是一个外在坚实而内涵空虚的概念。法益表面效果是解释犯罪构成的实质内容、限制刑罚以保护人权,实质上是刑法理论用以整合社......
抽象危险犯和具体危险犯存在差别,它不需要危险判断,它的存在具有合理性,是社会现实的需要,但抽象危险犯在我国存在立法不够完善的......
预备犯的处罚界限事关刑罚权的自律程度,并直接影响刑法辅助性法益保护功能的发挥。以可罚的行为概念的引入消解预备犯实行性缺乏......
一、引言行为人能为而不为法所期待的行为,即为不作为犯。不作为犯可以分为纯正不作为犯和不纯正不作为犯。其中,对于纯正不作为犯......
条件公式并不能证立因果关系之存在,即便采取法定的条件公式并结合可预见性标准,行为人是否要对结果负责也尚未可知。因为对结果的......
本文以两支行行长案与俞林刚、俞圣家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为例,对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担保行为进行了分析。在前一案件中,被告人的担保......
一、导言本文题目与Heike Jung不久前所发表的一篇论文标题[1]相同。我随其选择这一主题,不仅要以此方式对这位多年的朋友和诸多选......
不作为犯与作为犯的因果关系与价值追求存在本质的差异,不作为犯是例外但独立的归责类型,无须也不可能与作为犯“等价”。不作为犯......
一、问题的提出所谓使用性盗窃,是指行为人基于返还的意思,未经允许而私自暂时性地使用他人财物的行为,属于民法理论所说的无权使......
帮助犯的因果关系具有不同于单独犯的因果关系的特殊性,单独犯罪中的因果关系不能完全适用于帮助犯中。学界关于帮助犯因果关系的......
一引言在我国发生过这样一个案例:有三个人租车准备到某地实施盗窃,在车中三人商量准备实施盗窃的具体过程,司机虽然知道这三个人......
一、问题意识近年来,随着德日理论对我国刑法理论大刀阔斧的渗透浸染,教义学的大厦日臻完善,弥高弥深。但是在这烈火烹油、鲜花着......
以“相当因果关系说”为基础的“关联相当性说”是原因自由行为可罚性根据的实质性交代,而由“关联相当性说”升华而来的“一体化......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宋·朱熹《活水亭观书有感二首·其一》如果说不作为犯是刑......
利用无害的控制下交付抓获的犯罪分子的行为属于刑法上典型的对象不能犯,但对其可罚性的认定,存在纯粹客观说、纯粹主观说、抽象危......
刑法实践以犯罪为核心而展开,犯罪是引发共同体的道德评价并受国家刑罚回应的行为,因此需要对犯罪的价值本质和为什么国家要以刑罚......
<正>在德国刑法中,除了构成要件符合性之外,违法性是某一举动具有可罚性所必须满足的一个核心要件。只有当一个行为违反了法律上的......
日常生活中存在着这样的特殊行为:表面上具有无害的外观,看似不具有刑事违法性,但在实质上对正犯的违法犯罪活动起着助益作用。按......
引论犯罪参与,是多人共同作用于同一法益侵害结果的现象,是一个事实范畴,并不意味着刑罚的发动。当犯罪参与进入刑法的视野时,即当......
刑法的任务在于法益保护。德国等国宪法法院的多个判决说明,批判立法的法益概念在确定某一罪刑规范是否具有合法性的问题上,具有重......
《刑法》第22条赋予预备行为以刑事可罚性,并规定了预备犯普遍处罚原则。这一规定存在正当性、必要性、操作性与实效性等方面的诸......
人工智能的发展备受法学界关注,虽然在当前阶段人工智能仍具有工具属性,不能作为犯罪主体,更不能独立承担刑事责任,但在很大程度上......
中立帮助行为是外观上表现为无害、中立,但实际上却为正犯行为提供了便利,且主观上对他人犯罪有所认识的行为,理论上对其可罚性颇......
原因自由行为理论一直因其与责任主义和罪刑法定原则之间存在难以调和的矛盾成为刑法学上的理论难点之一,学界对原因自由行为的概......
网络中立帮助行为既诞生于网络化的大背景之下,又立足于传统中立帮助行为基础之上。《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九)》[以下简称《......
在现实生活中,往往存在许多外表看上去与日常行为无异,本身不具有法益侵害性,但是当与正犯的犯罪行为相结合之后,客观上间接的对犯......
依据传统帮助犯理论考察网络中立帮助行为,通常会因忽略对行为中立性的关注,而一律将其认定为可罚的帮助犯。在信息网络时代,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