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体大赋相关论文
摘要:受先秦历史散文和楚辞的影响,问答体形式成为汉代散体大赋中的特点之一。在司马相如《子虚赋》《上林赋》中,子虚、乌有和亡是公......
北宋文学家晁补之在揭示诗歌的非功利本质属性基础上,张扬和倡导纯文学、真文学观念,推崇不为名利所撄的作家作品;认为好诗“未可于文......
汉代散体大赋的题材有一个发展演变的过程。汉代开国后的盛世景象造就了整个社会的昂扬意气和外向心态,畋猎和祭祀作为大汉气象的最......
新时期汉代抒情赋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一是探讨了散体大赋的抒情性;二是对骚体赋、抒情小赋的抒情品质进行了拓展性的研究;三是从......
汉赋渊源初探辛保平,夏立华汉赋是继承先秦文学而形成的一种崭新文体,是汉代文学的主潮。汉赋从内容和形式上看大体可分为三类:骚体赋......
<正> 最早考究汉赋渊源的是东汉班固,他说赋是“古诗之流”,是从《诗经》发展来的。在《艺文志》里,他还讲了从《诗经》经过屈原,......
<正> 一个时代,人们总有自己的情感、心声需要抒发,因而不可能没有自己的抒情文学。在先秦,《诗经》与《楚辞》南北辉映,代表了那......
刘勰的赋学理论主要集中在《文心雕龙.诠赋》篇,《杂文》、《辨骚》、《时序》、《夸饰》、《谐隐》、《指瑕》、《才略》等篇中也......
“中国诗歌与音乐关系”学术研讨会由本刊编辑部与首都师范大学中国诗歌研究中心于 2 0 0 2年 4月 2 0日——— 2 2日在北京联合举......
<正>赋是汉代的"一代之文学",赋学批评也自汉代而肇其端。班固《两都赋序》称:"故孝成之世,论而录之,盖奏御者千有余篇,而后大汉之......
晚明小品赋长足发展受到多方面因素影响,政治环境巨变成为其兴盛的外在条件,哲学思潮新变构成其繁盛的思想基础,经济增长也是成就......
金朝皇室重视辞赋,海陵王、世宗、章宗都是喜欢辞赋的君主。金代科举考试始终以辞赋为重要科目,许多杰出人才经由辞赋科发现。现存......
<正> 作为民族文学主要形式之一的赋体文学,和整个中国文学史一样,有着曲折漫长的进化史。本文试从宏观的角度出发,考察赋体文学从......
关于汉赋的源头,历来研究者多失之于偏。细究起来,汉赋,特别是散体大赋,其源头其实有三:其精神实质承继于诗教,其华丽的辞采形式嬗变于屈......
汉景帝时梁孝王"筑东苑"以后,梁国相继出现了一些写景咏物的新体小赋,昭示了汉赋由骚体赋向散体大赋的演进过程。枚乘《七发》和司......
汉赋是两汉时期主流的文学样式,可分为骚体赋、散体大赋和抒情小赋等。汉赋的结构模式受到前代文学和文化的影响,又呈现出自身的特......
散文诗必须具备短小精悍、诗意盎然、富于节奏感等基本特征。由此考察,中国古代赋中确实有不少优秀的散文诗作品。而作为中国赋重要......
【正】 当代学者谈到赋体的起源,常因看问题的角度不同而结论各异。例如,有人认为赋体是诗歌的衍变;有人认为赋体是从骚体赋的楚辞......
【正】 汉末军阀割据,兵燹频仍,民生凋敝,白骨盈积。建安文人面对动乱的社会现实,写下了不少“雅好慷慨”、“梗概而多气”(刘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