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舞谱相关论文
高金荣先生在《敦煌舞蹈的基本训练》一文中,明确将“敦煌舞”定义为“敦煌壁画式舞蹈”,属古典舞范畴。由此,围绕“敦煌舞”的研究,......
"敦煌舞"的概念,起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大型民族舞剧《丝路花雨》的成功。《丝路花雨》剧中以敦煌壁画(主要是唐代"经变图")为参......
林谦三,对于研究中国古乐谱、乐器、乐律的研究,无疑是音乐学界近代研究者中的巨人。在古谱学领域中,尤其是敦煌古谱的研究对中国......
敦煌舞谱发现之后,长时间不能被释读,原因在于:它是东亚历史上独一无二的舞蹈符号——记录一种短暂地出现在晚唐五代的酒令舞。这......
日本学者水源渭江的《中国学术界在敦煌舞谱解读研究方面的最近动向》一文在本刊1990年第2期(总18期)发表后,学术界产生了一些不同......
<正> 传世敦煌舞谱重要者以英法二谱较为完整。英京之物,为余五十年代初次介绍于世(见拙作《敦煌琵琶谱读记》)。其他零星涉及舞容......
大家都知道,1925年刘复将P.3501号写卷校录,然后命名为"舞谱",伴随着更多的敦煌写卷被发现,专家学者们对它们也有了更深入地研究。......
<正> 杜牧之诗云:“问拍凝新令,怜香占彩球”。由于词的令格决定于曲的令格,故:欲著新词,先要问“拍”。 词格与曲格必须相吻,若有......
<正> (三)《双(燕鸟)子》谱舞谱残卷中标名为《双(燕鸟)子》的共计三谱:P.3501卷内一谱,抄在《遐方远》谱丙与谱丁之间:S.5643卷内......
本文卒稿于四年前。由于文中新的见解较多,一直不敢贸然发表;但曾于1990年与1992年作为特邀人员在黄翔鹏教授主持的《中国乐律学》......
<正> 1925年,中国学者刘半农先生首先将在巴黎适录的P.3501残卷编入《敦煌掇琐》,拟名为"舞谱".自此,《敦煌舞谱》遂得到中外学者......
本文原载日本《大谷女子大学学报》1989年第九期。作者水原渭江先生,七十年代师从香港中文大学饶宗颐教授,致力于敦煌古乐谱、舞谱......
<正> 敦煌舞谱是以“静态”的表象谱字记录“动态”的舞容,因此尽管现在还难以侈谈“再现”舞谱中的乐舞原貌,但表象谱字框图仍通......
<正> 一、导言 关于敦煌舞谱的性质及其谱字解读的问题,在最近几年,已成为国际性的学术课题。这种情况是并不偶然的。因为载在伯35......
<正> 本文爰《唐传舞谱片前文"拍"之初探——敦煌舞谱交叉研考之四》之续篇,二文原拟为一篇,唯篇幅所限,现分离为《研考之五》.前......
<正> 敦煌舞谱表象谱字所体现之形象思维,有着极其缜密的序列逻辑,既章法谨严,又曲折条畅。若对其推演程序的审美特征进行审视和观......
<正> 《双燕子》的节奏形态 P.3501第五曲《双燕子》片前文:“慢四急七慢二急三……令至据三拍……”。此谱与S.5643应为同名曲子......
<正> 在巴黎收藏的mission Paul Pelliot 发现的敦煌资料中,有关舞谱的解读,以及坠声的词乐研究,由于是最困难的问题,长期来被人们......
<正> 被郭沫若先生喻为“治理”古代文献“前无古人”的一代宗师闻一多先生,在论及可以代表各地域各时代任何性质的原始舞时说:其......
<正>敦煌学是成形于20世纪初的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早期研究对象集中在敦煌莫高窟藏经洞中出土的文书上,后来范围扩大至敦煌石室所......
为系统展示六十多年来敦煌乐舞艺术的研究成果,文章结合文献计量法、内容分析法,对敦煌乐舞艺术研究的论著成果进行了发文时序分布、......
<正> 古今闻名的丝绸之路是东西方人民共同开辟和联系友谊的纽带,是千百年来中国人民和中亚、西亚以及欧洲各国人民友好往来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