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曲谱相关论文
作者自就读上海音乐学院到留校任教音乐学系以来的30年间,与陈应时先生有着学术上的师承关系,对先生由极其敬畏而渐生感佩,见证了......
1982年,在叶栋的论文《敦煌曲谱研究》及其敦煌乐谱二十五曲的译谱发表后,曾围绕叶栋译谱是否“破译成功”展开过一场讨论。事隔......
【正】敦煌有着源远流长的古代文明,这一文明是中国古代民族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敦煌的历史、文化、艺术曾继承、发展和延续了中......
【正】 八十年代,我国许多专家学者,继叶栋同志之后,对敦煌曲谱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试译,推动了救活古谱的工作,为敦煌曲谱的释迷积......
杨荫浏先生在《中国古代音乐史稿》一书中,谈到《西安鼓乐》时说:“我们于1952年和1953年曾对陕西《鼓乐》作过两次采访。当时曾见......
【正】 上海音乐学院叶栋同志于1981年12月3日在山东音协召开的民族音乐学学术讨论会上宣读了论文《敦煌曲谱研究》(以下简称《研......
甘肃敦煌,古道边关、大漠戈壁,汉唐时代最具影响力的都市之一。千百年来,敦煌地区承载了丝绸之路上中西文化交流重要交汇通道的作......
【正】 我国甘肃省境内的敦煌莫高窟,藏有许多珍贵的古代文物。1905年,被法国人伯希和窃走了其中的一批经卷,现存于法国巴黎国家图......
《词源》作者张炎(1248—1315),字叔夏,号玉田,又号乐笑翁。其高祖辈与姜夔过从甚密,其父张枢(斗南)有词集《寄间集》,词旁附有俗......
<正> 本人对唐乐素无研究,一九八四年春尚在美国学习之时,偶从英文版《中国建设》上读到叶栋先生所译《敦煌唐人曲谱》,实为兴奋不......
<正> 自从叶栋同志的学术论文《敦煌曲谱研究》(以下简称《叶文》)发表以后,引起了国内两种绝然不同的反响。从今年六月以前新闻界......
<正> 林友仁同志的《<论敦煌曲谱的琵琶定弦>质疑》一文(见本刊本期,以下简称《林文》),对拙文《论敦煌曲谱的琵琶定弦》(见1983年......
<正> 引言 1981年12月,上海音乐学院叶栋同志在山东省民族音乐学讨论会上,作了题为《敦煌曲谱研究》的学术报告,简扼地阐述了他在......
<正> 五、敦煌乐谱新译的步骤和具体技术处理旋律和节奏是构成敦煌音乐最基本的要素。敦煌乐谱旋律翻译的难题早就被林谦三所解决,......
<正> “藏经洞”甘肃敦煌县城东南方二十五公里处鸣沙山东麓的一个三华里长的断崖上,有一个石窟群,叫莫高窟。它座西向东,与三危山......
本文作者经过多年研究、考证,破译出千年前的《敦煌唐人大曲·琵琶谱》,并作了理论上的阐述,这是一项具有一定学术价值的研究......
为系统展示六十多年来敦煌乐舞艺术的研究成果,文章结合文献计量法、内容分析法,对敦煌乐舞艺术研究的论著成果进行了发文时序分布、......
编者按:本刊曾于1982年第一、二期先后发表叶栋的论文《敦煌曲谱研究》和他试译的《敦煌唐人曲谱》,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与不同意见的......
<正> 原藏于敦煌莫高窟的古乐谱,自本世纪初被发现以来,一直为国内外学者们所瞩目。更有专家们在该谱的破译工作上,进行过不懈的努......
<正> 叶栋先生对《敦煌曲谱》之研究,在许多基本的重要问题上承继了日本学者林谦三的研究成果,例如,确认敦煌莫高窟藏经洞发现的长......
<正> 现藏巴黎图书馆东方部的《敦煌琵琶谱》共二十五曲,是法国人伯希和于1908年在敦煌莫高窟向道士王园箓骗取后劫持而去的。该谱......
<正> 自从日本学者林谦三氏在平出久雄氏协助下于1937年开始对敦煌曲谱研究起,迄今已有四十多年的历史。对于这四十多年来研究敦煌......
读陈应时同志《论敦煌曲谱的琵琶定弦》(发表于《广州音乐学院学报》1983年第2期,下简称《定弦》)后,我认为作者总的思想是正确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