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界相关论文
苏联解体30多年来,有关苏联剧变的研究成为中国学术界的热点问题。苏联解体之初和10周年前后相关研究取得不错的成绩,苏联解体20周年......
近得老友蔡华的大作《人思之人》。说是大作,就其规模而言,与时下动辄甩出一块砖的“大作”相比,只能算是一本小册子。然而,读之掩卷,却......
中国科学的核心病症 “中国学术界缺乏严谨的态度和创新精神是中国目前科学文化的核心问题,这需要科学家努力改变自己的科研态度和......
之所以从“中国好声音”出发讨论法律问题,是因为这一文艺现象从侧面折射出中国学术界长期争论的一个法律问题。自从我国引进著作权......
毛泽东的知识分子思想大致经历了抗战前后、建国初期至反“右”、反“右”至文化大革命三个时段,并在学术立场、治学方法、理论指......
1956年至1965年,中国学术界曾开展过两次激烈的讨论,这两次讨论表面上集中于道德遗产的继承问题。但深层触及到社会主义新文化、新道......
对日本的研究,中国学术界一向以历史、文化、政治以及现代日本经济为中心,对近代日本经济的研究相对较少,现有研究人员中,出身于各个专......
自20世纪中叶以来。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界基本上没有原创性的研究成果问世。这是一个众所公认的事实。这是一种显然的学术贫困。多半......
20世纪80年代,中国学术界出现了以王元骧、童庆炳、钱中文等学者倡导的新兴文学理论,即文学审美意识形态论。这一理论的提出在当时学......
1927年,中国学术界和瑞典人、德国人、丹麦人联合组成中国西北科学考査团,中方团长是北京大学教务长徐炳昶,外方团长是瑞典的探险......
【正】本世纪三十年代初期,继二十年代胡适先生的拓荒性著作《中国哲学史大纲》(上卷)出版以后的又一部中国哲学通史著作——冯友......
中国社会史研究的振兴,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学术界取得的一项可喜成就,也是中国学者积极学习与汲取西方社会学理论用于中国社会研究的......
长期被“述而不作”学风重围的中国学术界,也许是在西方学术潮流的撞击下,也许是在时代需要的刺激下,依稀泛起原创呼声并日渐高涨。但......
新移民文学处于两种或多种文化的边缘,既包含了丰厚的中国文化内容,也彰显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现代性追求在海外的延伸过程。由于新......
2006年在中国学术界引人注目的文化事件,应该要算易中天、于丹等现象了,尤其是于丹,她于2006年“十一“黄金假日在央视《百家讲坛》连......
五四运动前后,中国学术界涌现出一大批大师级人物。他们不仅在国内享有盛誉,而且在国际上也处于领先地位。这些大师是怎样炼成的呢?胡......
随着中国市场经济改革的深化,企业面临越来越多的竞争对手,企业家感到越来越大的竞争压力,中国学术界对“竞争”有关或相关的概念展开......
每当新一轮"核心期刊"遴选结果公布的时候,就会出现一番热闹的议论景象。譬如,2009年下半年,2008年版《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第四......
近年来,中国学术界关于公共广播电视的讨论很多,一些学者将我国的公共频道与西方的公共电视相比较,津津乐道于中国公共频道的不足和缺......
2007年中国学术界对新加坡的研究有了很大进展,研究成果在数量和质量上都有所提高,从事研究的学者人数增多,机构分布更广。学者们在不......
“国际安全研究大数据”项目是由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大数据国际关系研究中心、国际关系学院《国际安全研究》编辑部共同......
人民出版社2005年3月出版的“现代化与日常生活批判丛书”,是中国学术界第一套日常生活批判丛书。这套丛书对日常生活批判做了比较......
“科学文化”的问题,自近代“科学”被引入中国以来,就一直是中国学术界最为关心的主题之一。20世纪初,轰轰烈烈的五四新文化运动,为国......
一、台港学术期刊的编审制度我国台湾地区、香港地区的高等院校及科研单位出版的学术期刊有着十分严谨的编审制度和精确的奖励导向......
有意识地开展并推动中国当代学术史研究,是我国学术界的一件重要活动。这对于探寻当代中国学术界的有价值的“问题”,有着深远的意义......
十几年来,“全球治理”已经成为国际政治学术领域里最流行的学说之一。“全球治理”的理念源于西方,是西方核心价值观的传承与发展,并......
在中外学术领域,我们闻听过不少读过三、四所大学.拥有二、三个学位或职称的资深学者。现任台湾大学名誉教授的胡述兆教授却读过10所......
近四年来(2013-2017),中国对澳大利亚开展“一带一路”倡议传播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中澳双方的政界领导人频繁互访,商讨在“一带一......
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国学术界关于钓鱼岛问题研究的主题与内容呈现出鲜明的特点,这与钓鱼岛问题的发展态势紧密相关。中国学术界关......
郑和下西洋是中国明朝初期一次规模空前、跨越国界的政治、经济、外交活动,也是一次震惊世界的伟大的航海活动,更是中华民族在世界上......
2006年中国学术界对新加坡的研究有了很大进展,研究成果在数量和质量上都有提高,进行研究的学者人数增多、机构分布更广。学者们从不......
自从西学东渐、西方传统逻辑传人中国以来,中国学术界一直存在中国古代有无逻辑的疑问。随着中国逻辑史研究的全面深入地展开,中国古......
近年来,公共哲学(public philosophy)在中国学术界逐渐被人们所熟悉。早从1995年开始,《公共论丛》(王焱主编)陆续出版,1998年前后《江海......
近年中国学术界出现了种种怪现象,情节甚至比讽刺小说更夸张。例如,一名年仅24岁的国内师范大学化学系本科毕业生,虽然成绩平平且从未......
张忠培教授德高望重,著作等身.以严肃认真和以身作则而著称的几十年教学生涯,桃李满天下.今年8月5日,欢度七十华诞.学生们踊跃撰写......
在中国学术界,罗纳德科斯(Ronald Coase)的名字如雷贯耳。20世纪下半叶,他那饱受争议的创见,如一块巨大的陨石,在西方学界激荡起浪......
从“中国崩溃论”到“中国致世界经济崩溃论”,为什么我们中国的主流经济学者只能充当人家的传播工具?为什么我国的经济学界会形成被......
资源配置是经济学的永恒主题,对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有效地配置资源,经济学界一直以来进行着不竭的探索。作为社会主义市场......
李学勤先生(1933.3.28—2019.2.24)的逝世,是中国学术界的一大损失。他在古文字学、简帛学、考古学、思想史及古史研究诸领域做出......
中国如何融入世界是学术界长期关注的话题。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之初,钟叔河先生主编的“走向世界丛书”,旨在展示近代中国人在最初......
马君武是中国近代学者、教育家和政治活动家。当年中国学术界有“三马”,即指马叙伦、马一浮、他的成就主要在文学与教育马君武是......
胡适称他为“中国三百年来第四位反理学的思想家”;蒋梦麟则称誉他为“中国学术界一颗光芒四射的彗星”;还有人称他为“疯子”、“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