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必秦汉相关论文
何景明(1483~1521)字仲默,号白坡,又号大复山人,汉族,信阳(今属河南省)人。明代文人,终年仅三十九岁。弘治十五年(1502)进士,授中书......
明代中期有“复古”和“解放”的文学争论.复古派以“前七子”与“后七子”为代表,提倡文学复古,认为“文必秦汉,诗必盛唐”,此后......
《淮南子》是一部对散文有开拓之功的汉初优秀散文代表作,它继承了先秦散文思想艺术的精华,并在主题和题材、文学性和艺术表现等方面......
前七子文章复古运动及其所标举的“文复秦汉”说虽然于中国文学史、文论史上声名甚著,但落实到具体问题,则学术界对之的研究一直有......
<正> 明代中叶,是我国戏曲史上传奇创作的繁荣时期。而就在这时,汤显祖和沈璟这两位戏曲家之间发生了一场争论,即戏曲史上所谓的汤......
明代中叶,文学复古思潮日趋活跃。其一重要表现是,以李、何为首的前七子在弘治、正德间高唱“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继而嘉靖、万......
<正> 中国的明王朝自万历年(1573—1619)起就进入了晚期。在晚明时期,有一种新的文学思潮令人注目。它的主要内容,是主张文学勇敢......
在中国封建社会特定的政治文化背景下,以复古求革新是一种合理而有效的手段,明代的复古运动也不例外。王世贞一面鼓吹“文必秦汉,......
王世贞的文章学成就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文必秦汉"说的复古派文章学观念,这一点上,王世贞可谓明代前、后七子复古运动的中坚......
何景明是明中期复古派“前七子”中的重要成员,学术界已经形成“七子派”“文必秦汉”的惯性论调,而且将其作为七子派作家的统一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