斌椿相关论文
历来乘槎海外或出游异国之人,多会留下记述旅途见闻、考察异域风物、抒发旅行感受的文字,此类记述域外游踪的文本古已有之,但毕竟凤毛......
郭嵩焘:开眼看世界却成“名教罪人”郭嵩焘仕途坎坷,虽然在1837年20岁时考中举人,但其后两次到北京会试都名落孙山。经过几年游幕......
《中国近现代外交史(第二版)》 北京市高等教育精品教材立项项目 熊志勇等 著 2014年1月版 北京大学出版社 根据《北......
一百年前,被西方列强打得一败涂地的中国,曾经派出过一个空前规格的政府代表团,赴西方考察政治,诚心取经,一路受到西方各国高规格......
斌椿的《乘槎笔记》与两部纪游诗是晚清关于西方最早的亲历记述。斌椿本意欲客观地记述西方,但他将对西方文化的叙述不自觉变成了中......
斌椿《海国胜游草》为晚清时期华人欧游不可多得之诗录。本文条辨三事:1.丁韪良对斌椿咏洋泾浜诗的误读;2.斌椿咏荷兰诗在当地的翻......
1866年,63岁的斌椿带着儿子广英和三名同文馆学生凤仪、张德彝、彦慧,奉朝廷之命游历欧洲,一行人从北京出发,游历了十多个国家,历......
指定斌椿随往,为不得已,一则朝中大小臣工于洋情隔膜,"总苦眩晕,无敢应者",二则即便派官位显赫者同去,又恐伤朝廷的尊严和体面,而......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洋务运动兴起,清政府开始认识到遣使出洋的重要性。在英国人赫德的活动下,清政府于同治五年派斌椿等人前去欧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