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拱乾相关论文
上世纪90年代以来,文学经典名著的评点逐步被学界重视,形成了文学评点研究的热潮,但从文学评点研究的总体格局看,主要侧重于文学评......
顺治时期,因丁酉南闱科场案流徙至宁古塔地区的举人共有八名,他们在当地的遣戍经历非比寻常。由于自身有着士子的背景和才学,他们......
流放,是古代一种仅次于死刑的刑罚。清朝时,有一个地方流放犯人(特别是名人)最多,那就是宁古塔。这个令人毛骨悚然的流放地,位于今黑龙江......
方拱乾是明末清初著名诗人,其生平事迹仍有若干不甚清晰之处。李长祥《和宪先生桐城方公墓志铭》和《桐城桂林方氏家谱》等相关资......
《甦庵集》是方拱乾赦归及归后生活的写照,是人生感悟的总结,是思想情感的结晶。文章从离别之不舍、与亲人团聚之欢乐、门人故旧赠......
方拱乾是清初流人之一。他主张诗歌要写真性情,寄托要静而专,但诗歌亦要发挥其娱乐的作用。同时认为“诗当用人,勿为人用”,诗歌要有个......
《宁古塔杂诗》是方拱乾初到宁古塔所作之诗,其内容多样,风格各异。观此百首诗,不仅可以了解以方拱乾为代表的清初东北流人的流放心态......
气候、物候乃是体现自然节律与人文环境相关状况的重要元素,它们往往能以客观呈现的状态与文学家的主观生命意识、气质人格相结合,......
本文以方拱乾手批《杜诗论文》为例,阐释了"绪"作为诗文评术语的产生、衍化和发展历程,并结合方拱乾手批《杜诗论文》的具体操作,......
<正> 一六五九年闰三月初三,京师齐化门外,许多文人正在为一个被遣戍的流人饯行。诗人吴梅村捧起诗笺,走到被遣戍的流人面前,凄凉......
【正】 明政府于永乐十一年(1413)、宣德八年(1433)在奴儿干都司的治所特林,相继建立的两块永宁寺碑,有力地证实了黑龙江流域,自古......
方拱乾是清初“别有认识意义”的一位诗学名家:他出身桐城科举望族,与其流贬出关的五子,同属于顺康之际知识分子的精英群体,也是最......
【正】 三百多年前,一代奇才、被誉为“江左三凤凰”之一、与宜兴陈维崧、华亭彭师度齐名的著名诗人吴兆骞来到了东北边塞城市宁古......
清代顺康之际的宁古塔,是流人眼中的绝域和死地。相比男性文化流人通过诗文创作实现的反复自我言说,女性流人却往往处于集体失声之......
<正>桐城钜笔挈大纲,龙沙纪略灿缥缃。刘(王盛)《龙江怀古》清康熙五十年(1711年)发生了震惊朝野的《南山集》文字......
画苑书丛小记──董其昌《画禅室随笔》朱季海(苏州市清洲观前一号苏州215006)《画禅室随笔》四卷,大魁堂木题梁改亭鉴定,前有方拱乾序云:“随......
<正>宁古塔,有清以来,这里不仅是黑龙江东部地区的边疆重镇、抗俄前沿,又是遣戍流人的安置之地,同时也是人文荟萃之地、文献之邦,......
<正>我国历史上曾经产生过大批流人,他们被流放或贬逐到边疆后,写出了大量诗词。其中有许多诗词具有很大的史料价值与艺术价值,既......
就诗歌创作而言,方拱乾在清初东北流人中有着特殊地位和影响。他经历明清易代之变,并于顺治十一年(1654)入仕清朝,仕途顺畅之际,却......
清朝初年东北流人是在特定的社会条件和历史背景下产生的人数众多、规模庞大、文化素养较高的文人群体,他们对东北地区文学、文化......
《何陋居集》和《甦庵集》是清初桐城诗人方拱乾仅存于世的两部诗集,主要创作于其晚年流贬宁古塔期间。结集时作者打破了时人“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