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市民电影相关论文
伦理性既是1926年史东山导演的《儿孙福》的主题思想核心和人物形象的生成基础,也是1920年代中国电影唯一的主流面貌——旧市民电......
作为旧市民电影的重要组成部分,20世纪20年代末期共起的武侠片从主题思想、题材选择到艺术范式、表现形式和经典元素的模式化使用,无......
1932年左翼电影出现之前,中国电影的唯一形态,就是题材与主题局限于恋爱、家庭、婚姻、伦理和武侠,对社会现实持保守态度的旧电影......
1930年代初期出现的新市民电影,始终保持着温和的社会批判立场,就明星影片公司1937年出品的贺岁片《压岁钱》而言,一方面,发掘、表现世......
形成《儿子英雄》的文化生态背景是:在20世纪初期以市民文学为代表的旧文学,和以城市下层民众为代表的大众群体在旧文学、旧文艺层面......
作为1930年代国产电影新派导演之一的代表孙瑜,他作品的"新"除了着力表述时代最强音之一的左翼精神之外,所启用的演员也体现出新时......
1932年左翼电影的出现,意味着中国电影市场发生变化,大制片公司调整改变了制片路线,中小公司纷纷跟进。既然新电影都是从旧电影的......
主题和题材局限于家庭伦理、婚姻恋爱以及武侠神怪的旧市民电影,女主人公多有道德瑕疵甚至性别原罪,或者身处道德低位。左翼电影中......
1930年代初期,中国电影有新、旧之分,宣扬抗日救亡、为弱势阶层发声的左翼电影属于新电影,这是学术界多年来的公论。但研读现存的......
1932年之前的中国电影都是旧市民电影,最先出现的新电影形态是左翼电影。现存的、公众可以看到的电影文本表明,左翼电影的开创者以......
决定一部影片是否左翼电影的不是题材,而是主题思想及其价值取向。孙瑜编导、联华影业公司1934年出品的《体育皇后》是一部典型的......
旧市民电影是中国早期电影在1932年之前主流电影的唯一代表。它在1930年代初期左翼电影和新市民电影出现之前趋于没落。《桃花泣血......
<正>19世纪末,电影进入中国之后,其社会教化的功能逐渐为人们所认识。到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电影成为政治宣传和道德教化的......
从1905年中国电影诞生,到1932年左翼电影出现之前,这28年属于旧市民电影时代,因为其题材、主题大多局限于恋爱、婚姻、家庭,所依托......
在传统社会中,异性在公众场合获取他所中意对象的性信息非常之少,相应的信息传达也相对困难,因此就不得不增加叙述篇幅,进而导致节......
1932年之前的旧市民电影,其所有暴力行为都属于伦理层面的善恶对决,而1932年出现的左翼电影打破了这种道德框架并将其上升到意识形......
从《奋斗》1合二为一的主题与始终如一的阶级性,以及旧市民电影情色、暴力元素与左翼电影的对应关系可以看出,影片的前54分钟完全......
电影《一剪梅》是根据莎士比亚的早期喜剧《维洛那两绅士》改编的,使用这样一个极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名字,本身就带有鲜明的旧......
在很长一段时期内,生成于同一文化生态背景中的中国现代文学与中国电影,都在各自的研究表述中缺乏对双方交集互渗事实的关注。而逐......
20世纪20年代,由精英知识分子发起推行的新文化和新文学运动,其先进思想和艺术理念并没有全然进入中国电影制作领域。当时国产电影......
<正>片名:《姊妹花》年代:1933年出品:明星影片公司编导:郑正秋摄影:董克毅主演:胡蝶、宣景琳、郑小秋等故事梗概:......
在《大路》这样的左翼电影中,无论是它的人物形象、情节线索还是它的性质,都是极力烘托、塑造工农大众的正面形象,并且把他们作为......
在1932年中国左翼电影兴起之前,先进的文艺思想和社会理念并没有进入中国电影,具体地讲就是还没有进入1920年代的旧市民电影。因此......
在1932年新电影出现之前的中国早期电影,都属于旧市民电影形态。因此,1931年出品的无声片《恋爱与义务》既是旧市民电影晚期的代表......
《劳工之爱情》是狭义上的早期中国电影或曰旧市民电影闹剧、打斗特征的一个典型代表。其艺术特点一般是不惜牺牲生活真实和原封不......
联华影业公司1934年出品了配音片《新女性》,导演是蔡楚生,孙师毅的职务是作剧与作歌,即编剧和歌词作者,作曲和音响由聂耳担当,这种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