旱作农田相关论文
针对黄土高原旱作丘陵区降雨少且不均匀、有机碳含量低、土壤结构差,保水保肥能力低,导致作物产量低而不稳等问题,本文通过连续3年......
保护性耕作是旱地耕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自2002年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大规模推广保护性耕作。通过少耕、免耕及秸秆还田等综合......
绿肥作为有机肥源,可望在减施增效、“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国家战略中起到重要作用。绿肥翻压入土后的残余腐解及其养分释放过程......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导致部分土壤养分和质量明显下降。生物质炭在土壤改良方面被广泛应用,施入土壤中的生物质炭在短期内能提高......
为了探讨不同耕作和覆盖方式对陇东黄土旱塬农田耕层土壤养分、土壤容重、酶活性及微生物数量的影响.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设置留膜留......
黄土高原是推广保护性耕作以保持水土、固碳减排、维护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区域之一,但实施秸秆覆盖及免耕对旱作条件下生农田土......
为探明碳氮添加对陇中黄土高原旱作农田土壤供氮能力的影响,以布设于甘肃省定西市李家堡镇长期(4年)田间定位试验土壤为研究对象,......
近年来,农业面源污染严重威胁水体环境的质量与安全,而农业面源污染已成为水体氮磷污染的重要影响因子之一。因此,综合施策,实施“......
本文借助冬小麦覆盖试验研究了秸秆和地膜覆盖方式下土壤团聚体和有机碳在土壤团聚体中的分布特征。覆盖试验始于2008年,试验设计4......
通过在水土流失严重的山坡耕地上,采取人、机结合修建“改土截流蓄水种植沟”耕作法,辅以作物单作套种,覆盖保墒措施,优良品种配制等一......
内蒙古黄河流域旱作农田存在地表裸露、土壤疏松、水土流失严重等问题,保护性耕作是解决这些问题的一个可行的办法。本文研究了不......
本文根据设置在位于陇中黄土高原的定西市李家堡镇已经进行了8年的定位试验,研究了不同耕作措施对农田土壤呼吸速率的影响,试图从......
针对黄河流域旱作农田地表裸露、水土流失严重、水分利用效率低等问题,于2004-2007年在内蒙古清水河县典型旱作农田以传统耕翻为对......
近年来,农田土壤温室气体的排放已经成为众多专家学者研究的一个热点领域。其中,有关旱作农田休闲期的温室气体排放国内外的研究较......
农田既是温室气体排放源之一,也是潜在的碳汇,研究长期不同施肥下填土CO2和CH4的排放特征及影响因素,对于实现农田土壤潜在的减排增汇......
为探索施肥对马铃薯旱作农田土壤呼吸的影响,使用LI-COR6400光合测定仪动态密闭气室法(IRGA法),对不同施肥条件下(CK, NK, N, NP, ......
土壤有机碳(SOC)和土壤氮素二者存在密切的相关性,其动态变化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着土壤有机质、农作物产量以及土壤质量。近年来,秸......
河北坝上属于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是京津特大城市群上风向重要的风沙源区,自2000年开始坝上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生态环境治理取......
河北坝上地区是我国旱作农田土壤风蚀的典型区域,农田面积广并且成连片分布状态,该地农田主要以大田块耕作为主,采用传统的耕作方......
增施肥料可明显改善旱作农田冬小麦叶片水分状况、增加光合速率、延缓叶片衰老,有利于小麦后期维持一定的光合面积和作用时间,有利于......
内蒙古自治区平均海拔1000多米,季风特征突出,风力大,持续时间长;气候干燥,降雨少;由西向东年均降雨量50~500mm;年日照时数2500h以......
随着生物炭的产生,逐渐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而且生物炭特殊的功能、结构特点,使其在农业应用中具有较大的固碳减排和改良土壤等作用......
通过安排田间试验,在旱作农田土壤中施用果树树干、枝条生物炭,分层分析不同用量(0、20、40、60、80 t·hm-2)生物炭对农田土壤有......
【目的】研究内蒙古旱作农田不同小麦秸秆还田覆盖度对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的影响,以期筛选出最适合该地区的秸秆还田量,为内蒙古......
针对阴山北麓农牧交错带马铃薯种植面积不断增加,冬春季节地表大面积裸露、表土疏松,与同期风大风多、降水稀少的自然特点叠加,导致土......
利用在甘肃中部旱作农田多年积累的波文比能量平衡及辐射观测资料,分析了平均气候状态及不同天气状况下旱作春小麦农田不同生育期......
内容简介本书是依托省、部级国家科技项目。在作物根域集水种植技术多年研究工作的基础上,对研究工作进行的系统性和阶段性总结,主要......
以科尔沁沙地南缘的典型农牧交错带旱作农田为试验区,利用AVM-01型便携式风速计测定瞬时风速和任一时段的平均风速,采用自制沙尘采集......
依据陕西安塞田间试验,采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仪,在自然条件下对黄土丘陵区旱作农田传统翻耕化肥(CF)、翻耕有机肥(CM)、翻耕无肥(CN)、......
为揭示不同耕作方式对旱作玉米田土壤呼吸的影响,对比研究深松耕、免耕、旋耕和翻耕4种耕作方式下土壤呼吸速率的动态变化及其与土......
摘要介绍了旱作农田马铃薯全膜双垄沟覆盖种植技术,包括地块选择与规格划行、整地起垄覆膜、良种选择与种薯处理、适时播种、加强......
通过玉米、棉花旱作物农田秸秆覆盖试验,总结出秸秆覆盖具有明显的保墒效应,可以增加土壤的有机质和氮、磷、钾等养分含量,降低土......
一、林带的设置应结合地形、地貌合理配置.主林带间距一般以150-200米.副林带间距300-400米,网眼面积为67.5-120亩,严重风沙害区,......
野燕麦(Arena fatua Linn. )是世界性农田恶性杂草,具有适应性强、分布范围广、繁殖能力强和易蔓延成灾等特点。近几年,由于多种原因,野......
旱作农田土壤是我省主要耕作土壤之一,大多存在保水性不佳的问题,本文从土壤的主要物理性质出发,对土壤持水能力作一探讨.结果表明......
为了研究生物炭与氮肥对旱作春玉米农田CO2和CH4排放通量季节变化、累积排放总量及CO2+CH4排放强度的影响,试验设置C0N0(不加生物炭,......
为探明旱作农田生态系统生态水文过程、提升农田水分利用效率,选取黄土高原东部旱作春玉米田为研究对象,设置露地(CK)和地膜覆盖(P......
旱作区域降水量较少,长时间使用化肥,土壤会出现养分失调、板结等问题。本文对增施有机肥的主要原因进行分析,讨论了旱区增施有机......
采用树脂芯方法研究了黄土高原旱作农田秸秆覆盖和地膜覆盖对0~20 cm土层土壤氮素净矿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不覆盖(对照)、秸秆覆盖和......
基本农田建设是巩固退耕还林、退牧还草、封山禁牧成果的根本保证,是治理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长期有效的根本措施,是提高黄土丘......
以冬小麦—夏闲种植模式为对照,比较了不同作物种植模式的土壤水分动态、作物耗水量及作物产量等指标。研究了旱地"一年两熟"种植......
基于长期定位试验,选取玉米6个关键生育期六叶期(V6)、十叶期(V10)、吐丝期(R1)、乳熟期(R3)、蜡熟期(R5)、生理成熟期(R6),比较了高产高效栽培......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发展,农业技术也在日新月异的变化,以秸秆覆盖地表、免少耕播种、深松及病虫草害综合控制为主要内容的保护......
为了研究免耕留茬覆盖和传统耕作土壤水热状况的差异,20052008年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清水河县进行定位试验,结果表明:(1)免耕留茬覆......
有效的利用干旱半干旱地区有限的降水,对提高旱作物农田的农作物产量具有重要意义。研究认为,旱作梯田、旱平地土壤水分变化主要取......
黄土高原旱塬土层深厚 ,地下水一般不参与土壤水分的垂直交换 ,农田水分循环模式是土壤 -植物 -大气类型。近几十年来 ,由于黄土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