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施肥相关论文
施肥是提高作物产质量的重要措施之一,但不合理的施肥不仅不会提高产量,还会破坏土壤,甚至污染环境。采用长期定位施肥试验研究方......
研究长期不同施肥对双季玉米种植制度下旱地红壤理化性质和玉米产量季节性变化的影响,明确产量变化驱动因素,可为该区耕地质量培育和......
目前,烟叶生产中因连续过量施用化肥和单一连作模式引发的土壤退化问题已严重影响了湖北烟区优质烟叶的生产。施用有机肥在提高土......
为探究秸秆还田条件下长期施用控释掺混尿素对土壤酶活性及养分状况的影响。基于自2008年开始的长期定位施肥田间试验,于2021年小......
土壤可溶性有机碳(DOC),作为土壤有机碳(SOC)的活性组分,能快速响应农业措施,也是全球碳循环和温室气体释放的重要来源。施肥和土壤不......
为探讨长期不同施肥模式对农牧交错带旱地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和群落结构的影响,以农业农村部内蒙古耕地保育科学观测试验站的长期定位......
研究长期施肥条件下碳氮磷化学计量比及磷平衡对维持农业生产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1)研究水稻土中......
随着全球变暖以及现代农业的发展,土壤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等成为当今农业科学的热门研究课题。本文基于连续施肥30年的亚热带红壤性......
磷(P)作为一种不可再生的土壤养分对植物生长和作物产量都十分重要。而且,农业生态系统的初级生产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土壤中磷的有......
[目的]通过研究长期施肥下旱作农田土壤有机碳含量和有机碳矿化势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以期明确影响土壤有机碳贮存的可控因素,为进......
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维持对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不同的大豆种植模式和施肥方式均会改变土壤氮素水平。然而,氮素管理策略对......
施肥是农业提高作物产量的主要措施,目前关于长期施肥对土壤性质,尤其酶和微生物特征的影响还不是很清楚。本研究以中国科学院安塞......
土壤磷素的保持与供应是维持农田生产力和土壤地力的重要基础。土壤有机磷是土壤磷素最活跃的部分,了解土壤有机磷的组成是了解植......
学位
施用磷肥是提高土壤磷水平、维持作物高产的重要手段。由于磷矿资源有限且不可再生,磷高效利用一直是科学研究热点之一。磷肥施入......
全球范围内,陆地生态系统有机质(OM)含碳总量高于大气和植被系统的总和,其对全球气候变化和区域环境变化敏感。同时土壤有机碳(SOC)能......
红壤地区施入的磷肥很容易被吸附固定而留存于土壤中,降低磷肥利用效率,留存于土壤中的磷对土壤生态功能和作物养分供应的后续效应值......
全世界现有耕地面积约13.691亿公顷,然而中国耕地面积仅约1.217亿公顷,其中大约72.7%为地力水平普遍偏低的中低产田。肥料是土壤和作......
通过9 a的耕地地力监测试验,总结分析了长期不同施肥处理对水稻-大头菜轮作区土壤有机质和全氮等基础理化性质的影响;比较了长期不......
通过长期定位试验,研究不同施肥处理对河北省低平原区土壤有机质、不同氮形态含量及作物产量的影响,旨在为该区冬小麦-夏玉米轮作......
以黄壤肥力与肥效长期定位试验为依托,探讨长期不同施肥处理对黄壤区土壤质地、孔隙、持水、通透性等主要物理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
土壤有机碳和团聚体对土壤肥力、作物产量、农业和环境发挥着重要作用,是土壤肥力的核心和可持续农业的基础。本研究依托中国科学......
土壤微生物是地下生态系统的关键组成部分,在维持陆地生态系统和土壤生物地球化学功能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研究可培养微生物对土......
为明确黄土高原半干旱区不同施肥方式下旱地土壤养分和作物产量及其相互关系,筛选出农田最佳施肥管理措施,于2015—2018年进行田间......
土壤有机碳(SOC)是土壤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土壤质量中起着关键的多功能作用,决定着土壤的许多物理和生物特性。土壤有机碳具有......
江西红壤性水稻土有机质和养分含量低,生物肥力尤为低下,而有机物料还田是培肥土壤,提高地力的有效手段。本文以江西双季稻长期定......
土壤无机碳(SIC)是干旱和半干旱地区重要的碳库,在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中起着重要作用。施肥制度是对SIC影响最为强烈的农艺管理措施......
【目的】基于武汉黄棕壤长期定位试验(1981—2016年),探究不同施肥措施下土壤肥力演变和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变化,为黄棕壤培肥以及农......
为阐明长期施用氮磷钾化肥(NPK)以及化肥有机肥配施(NPKM)对土壤无机磷组分的影响,采用蒋柏藩-顾益初无机磷分级体系,观测了我国6......
为了研究长期不同施肥对农田黑土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的影响,采用Biolog-ECO微平板培养法,对已经连续施肥35年的农业部哈尔滨黑土......
依托长期定位试验(从1990年开始)的4个施肥处理(CK,不施肥;M,循环猪圈肥;NPK,单施化肥;NPK+M,化肥配施循环猪圈肥),探讨了长期施肥......
选用中国农业大学昌平试验站长期定位试验中14个不同施肥处理的土壤,测定冬小麦播种前和收获后土壤微生物态氮含量以及小麦吸氮量,探讨......
【目的】提高土壤有机碳水平对提升农田生产力有重要意义。基于长期定位施肥试验,比较施肥影响下相同成土母质发育的红壤性稻田和......
【目的】玉米(Zea mays L.)生产需要投入大量的钾素营养。研究长期大量投入钾素对玉米钾素吸收利用以及土壤钾素平衡的影响,旨在保......
根据41年长期施肥试验结果,研究有机无机配施对暗棕壤土壤肥力、春麦籽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探讨有机无机配施条件下土壤酶活性与作......
运用整合分析方法(meta-analysis)定量研究长期施用化肥对我国农田土壤pH的影响,以评估化学氮肥在土壤酸化中的作用,为合理施肥提......
以建立于1979年的黄土旱塬黑垆土长期肥料试验为基础,研究了小麦、玉米一年一熟轮作条件下旱地作物产量变化及土壤有机碳库演变特征......
生物固氮是土壤氮素补充的主要途径,该过程主要依赖土壤中的固氮微生物,它们能利用体内的固氮酶将空气中分子态的氮还原成氨态氮,......
我国氮肥传统利用率仅为30%左右,远低于西方国家的50-60%。实际上,传统氮肥利用率的计算方法仅考虑了当季作物对养分的吸收利用,而......
磷素是参与作物生长发育过程不可或缺的大量营养元素之一,作物的生长发育全过程几乎都需要磷的参与,而所需的磷大多来自于土壤。施......
褐土是我国半干旱、半湿润偏旱区的主要土壤类型之一。山西省的主要耕作土壤中有286.1万公顷是褐土,是山西省粮食、蔬菜、水果和肉......
紫色土作为主要的农业种植土壤类型,绝大部分以坡耕地的形式存在于三峡库区,但由于长期以来人为耕作和施肥等因素的影响,紫色土坡耕地......
[目的]研究长期不同施肥处理下,水稻不同生育时期土壤微生物量磷的动态变化与差异,揭示其变化特征与土壤磷素供应的关系.[方法]以......
施肥是提高作物产量的重要农艺措施,它可直接或通过改变土壤环境来影响土壤微生物的群落组成及多样性。微生物与多种土壤生化循环过......
基于16年长期定位施肥试验,以土壤有机氮组分变化和淹水密闭培养下土壤氮矿化量为参数,研究了不同施肥模式对红壤稻田土壤供氮特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