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量收支相关论文
摄食代谢及能量收支是反映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生长状况的重要指标,也是速生经济性状的重要选育指标。本文研究了温度(20......
由于全球环境危机、能源危机及应对气候变化的迫切需要,各国政府加大对可再生能源的应用。光伏技术的进步和政府政策的支持促进了光......
为了探究盐度对橄榄蛏蚌Solenaia oleivira幼蚌存活率、呼吸代谢和摄食代谢以及能量收支的影响,并探索橄榄蛏蚌在滨海NaCl型盐碱地......
冰川表面能量平衡模型建立了冰川与大气之间的联系。为探讨不同天气条件对冰川能量收支的影响,利用祁连山老虎沟12号冰川海拔4 550......
动物通过能量收支的适应性调节,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适应自然环境的变化,如温度、光周期、食物质量及丰富度的季节性变化等。环境温度......
在过去的一个世纪里,气温不断升高,对动物的生存是一个挑战。鸟类是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对全球环境变暖有非常强的敏感性。......
本文利用日本55年逐日再分析资料(JRA-55),对1958-2018年冬季乌拉尔山附近53次阻塞高压事件(简称乌阻)在维持过程中的能量收支特征进行......
本实验配制了维生素B6不同添加量(0、15、30、45、60、75 mg/kg)的饲料,通过养殖生长实验和生化分析实验,利用能量生态学方法研究了......
2015年6月16日~17日江淮流域发生了一场持续性的暴雨。利用FY-2G卫星云顶相当黑体温度TBB资料和NCEP 1°×1°的再分析资料进行分析......
本文分别利用海-陆-气-冰完全耦合的地球系统模式CESM和大气环流模式CAM,模拟研究了大尺度土地利用和覆盖变化(LULCC)对全球及区域......
公园城市是为了缓解城市化带来的热岛问题和环境问题提出来的新理念。本文在传统单层城市冠层模型的基础上引入植被组分的影响,以......
湖泊的辐射和能量收支的观测研究对于气象学和水文学研究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于2012年采用涡度相关系统和小气候观测系统观测太湖表......
采用实验生态学方法,研究了盐度骤降(盐度分别为10、20,自然海水为对照组)对近江牡蛎(Crassostreaariakensis)和长牡蛎(Crassastre......
该文报道了用生长实验法所做的不同条件(温度,摄食率和体重)下鲈鱼的能量收支研究结果.并以能量收支为框架,系统地探讨了摄食率,温度......
该论文通过一系列实验研究了变温中国对虾生长的影响,并对其生物能量学机制进行了探讨.主要成果包括:确定了中国对虾在恒温条件下......
贝类生理能量学的核心问题是阐明能量在生物体内的分配以及与环境因子间的定量关系。本论文研究了在不同的温度、盐度、pH值和饵料......
1、于 2003 年 10 月-2004 年 1 月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温度、盐度对文蛤(壳长 40.32±1.57mm)能量收支的影响。样本在给定的温度、......
一:温度对2龄太平洋牡蛎2n和3n呼吸与排泄影响比较研究表明,在12~30℃内,2n耗氧率与排氨率大于3n.协方差分析表明,温度、倍性对排......
1998年8月~1999年6月,采用室内实验生态学方法和现场模拟方法分别对栉孔扇贝的耗氧率、排泄率、摄食率、同化率和能量收支以及栉孔......
该文研究了饵料类型,投喂频率和摄食水平对中华鳖(Trionyx sinensis)幼鳖和稚鳖的消化率影响;不同摄食水平下幼鳖和稚鳖的氮排泄,生......
缢蛏肉味鲜美,营养价值高,还是我国传统应用的海洋药物,100多年来,缢蛏一直是浙江贝类养殖的重要种类之一。但是随着育苗技术的发展和......
在42个0.1m的流水控温水族箱中各放养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幼鱼(体重3.77~5.97g;全长6.45~11.14cm)10尾,在22±1℃下分别......
实验自2003年3月至11月,在10、12、16、20、24、27和29℃下对投喂牙鲆人工合成饵料的双齿围沙蚕(Perinereis aibuhitensis Grube)......
本文以马粪海胆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其成熟卵的受精率与受精卵的孵化过程及其浮游幼体在不同饵料、盐度下的变态发育过程,以及温度、盐......
该实验在沙蚕闭合循环式养殖系统中设置了962条/m和641条/m两个密度组,每组两个平行,分别记为A、A和B、B.实验测定了养殖期间(共53......
单环刺螠作为一种名贵的海鲜产品,有着较高的经济价值。随着对单环刺螠的不断研究吗,其药用价值也不断的展现。在生态方面也有着不可......
本文以新吉富罗非鱼幼鱼为研究对象,从鱼类营养学和能量学角度探讨饲料脂肪和L-肉碱对新吉富罗非鱼的生长、饲料利用、生化组成以及......
该文详细综述了光照对甲壳动物生理生态学特征的影响的研究进展,并通过一系列的定内实验研究了光照周期、光照强度和光色对中国明......
本研究以草鱼作为主养对象,根据不同种类在生态位和习性上互补的特点,配养滤食性的鲢和杂食性的凡纳滨对虾,采用陆基围隔实验法,通......
本研究中配制了以鱼粉为单一蛋白源的基础饲料、豆粕粉和鱼粉蛋白含量比为10:90、豆粕粉和鱼粉蛋白含量比为20:80、啤酒酵母粉和鱼......
本论文以三种底栖硅藻为研究对象,通过投喂刺参的方式,探究底栖硅藻对刺参摄食、消化、吸收、能量分配的影响,本论文记录了刺参摄食底......
本文研究了中华鳖对饲料蛋白质水平的适应性,探讨了中华鳖是否存在补偿生长以及补偿生长的机制。对中华鳖稚鳖(Pelodiscus sinensi......
本文采用热休克方法抑制中国明对虾受精卵第一次或第二次减数分裂获得了减数分裂Ⅰ型三倍体(3n-Ⅰ)和Ⅱ型三倍体(3n-Ⅱ),比较研究......
本研究在实验室内采用静水系统以典型滤食性贝类菲律宾蛤仔为实验对象,从生理生态学的角度研究了体重和环境因子对菲律宾蛤仔摄食生......
采用实验生态学的方法对皱纹盘鲍不同家系进行了系统能量学方面研究,综合评价各家系的生长特性和能量转换效率,旨为皱纹盘鲍选育提供......
本文以青岛海滨常见的扁额原细首纽虫(Procephalothrix simulus Iwata,1952)为实验材料,研究了其化学感觉生理学,摄食行为和摄食率,温......
该文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饥饿对牙鲆摄食、生长和能量代谢的影响.实验设计了2种方案:饥饿处理一段时间后恢复喂食和"饥饿--饱食--......
为探讨滤食性贝类在海洋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地位,研究养殖海区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规律以及评估海区的养殖容纳量。本文以我国北方主要......
该文探讨了密度、环境因子和营养因子等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seus vannamei)存活和生长的影响及其生物能量学机制.主要研究结果如......
本实验研究了膨化饲料中动植物蛋白比对中华鳖稚鳖(7.2—9.5g)摄食生长、身体组成、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以及氮和能量收支的影响。......
本实验设计了0、25、50、100、200、400mg/kg六个喹乙醇水平,分别添加到蛋白水平为29.92%的中华鳖(Pelodiscus sinensis)稚鳖基础料中......
采用实验生态的研究方法,查明不同温度下倒刺鲃幼鱼的摄食率、排粪率、排泄率、代谢率和生长率的变化情况,并比较了不同温度下的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