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社相关论文
<正> 清代诗人赵翼有句云:“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一种艺术样式的荣枯盛衰,与出不出名家和大师不无关系。古典的昆剧......
期刊
在纽约,有一支活跃的队伍在有意识地不断向美 国观众宣传和介绍中国的昆曲艺术。他们的工作是中国传统戏剧史上令人欣喜鼓舞的外一......
半个世纪前,1956年7月的北京,由著名学者俞平伯等人发起组织新中国第一个昆曲研习机构——北京昆曲研习社,推举俞平伯、项远村、袁敏......
昆曲具有极为珍贵的文化艺术价值。在昆曲的传承中,历来有"两路大军":专业的戏班艺人和民间自发组织的各种以研习和传承昆曲为目的......
在上海老城厢内有一座名闻遐迩的豫园,距今四百多年前,它的主人是潘允端。潘氏有一部《玉华堂兴居记》(俗称《玉华堂日记》)传世,记录了......
收曲谱:纸上看戏生雅趣 和昆曲结缘是偶然,1995年,李宏还在上高中,那时的他对古琴情有独钟。一天,李宏听广播,广播中一如既往的是优雅......
历史寻踪 “金华昆曲在武义,武义昆曲在陶村。” 武义昆曲是昆腔流传在金华一带、并辐射浙中其他地区的支派,因常年演出于农村......
甲午海战后,中国由传统社会变为现代社会的巨大转变渐次发生,知识阶层亦由传统士大夫阶层渐变为现代知识分子,其对民族文化表现为......
听昆曲先得记熟曲文;自然,能够通晓曲文里的故实跟词藻那就尤其有味。昆曲本是吴方言区域里的产物,现今还有人在那里传习。苏州地......
我国近代史,始自清道光二十年(1840)鸦片战争,下限或主张至民国八年(1919)五四运动;或主张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未有定论,......
昆曲荣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10年以来在遗产保护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也初步探索了昆曲艺术的发展之路。在国家......
六十年前的一场倾听,让他留下三十年来不灭的惦念。年逾古稀,还要作拼命三郎。功成名就,还要托钵化缘。穿梭世界各地,他紧握传统艺术的......
文章针对“松江曲派”的提出,着重通过曲家、曲社、曲论的具体论析,参照以文学流派形成确立的主要特征,揭示出“松江曲派”的界定仍存......
清末民初的昆山巴城地区,昆剧活动并未终止。当时社会上尚有不少昆曲爱好者,城乡涌现出许多曲社,从曲社中走出了著名曲家,同时,昆......
羊年春晚上,两位80后的西安相声演员苗阜、王声的反腐相声《这不是我的》获赞,并在网上迅速走红,俘获了一大批“腐女粉丝”,她们称:“青......
在昆剧表演得到推崇与发扬的现代社会中,对于昆曲清工的继承与发展问题也应予以同样的关注。曲社作为清工传承的重要载体,在不同的......
发源于昊文化地区的昆曲,曾作为“官腔”于明清两代兴盛了两百余年,社会各阶层度曲、演曲、赏戏的传统随职业戏班与业余曲社的存在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