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平伯相关论文
俞平伯关于《红楼梦》风格的“怨而不怒”说,是在红学发展的特殊历史阶段,巧借儒家经典诗论拈出的一个很有争议的著名观点。它是一个......
对“红学”历史命运的描绘与议论或许值得商榷,但在“红学”已经陷入困窘的繁荣里放进了一点生气,拨上了一点异彩,弹出了一点不同......
<正> 俞平伯先生是五四以来的著名作家和古典文学研究家。作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一位参与者,俞平伯先生的创作活动是在“文学革命”......
我国著名现代作家、文学研究家俞平伯先生的全集,已由花山文艺出版社出版。全集共10卷,总460万字,汇集了作者七十余年来的各类著作,包......
“文章千古事,品德万人钦”,这本是蔡仪、乔象钟两位先生哀悼俞平伯先生的挽联,用以说明俞平伯先生卓越的学术成就,以及高贵的道德品质......
堂名出身的曲家徐振民,生于1919年7月,病逝于1988年8月。师承昆山堂名曲师吴秀松,对谱曲有一定的造诣。早年以堂名为业,解放后辗转......
俞平伯“《红楼梦》的传统性”论述早于西方互文性理论,却与之不谋而合.首先,俞氏的“传统性”揭示出《红楼梦》的几种互文手法,包......
俞平伯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是“新红学”的开拓者之一。进入晚年,俞平伯开始反思自己在红学研究中的某些观点。1978年,俞平伯在一篇随......
朱自清与俞平伯,是两位相交甚深、情谊绵长的友人。1923年,朱自清与俞平伯同游秦淮河,以《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为共同的题目,各作......
初期白话诗人以“同题”入诗的创作机制与相互借鉴和模仿,以此来开辟新文学战场。他们对于“梦”有诸多偏好,其中充满了隐喻色彩和......
谷林老走了,读了许多友朋怀念他的文章,遂引我对他不尽的萦念。余生也晚,未能亲聆其教。斯人已逝,我想,最好的纪念,还是静静地读他留存于......
建国后一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各种批判运动在文艺界延绵不断。以个人论,萧也牧是遭受大规模批判的第一人,比胡风早,也比俞平伯早。......
山寺微茫背夕曛,鸟飞不到半山昏,上方孤磬定行云。 试上高峰窥皓月,偶开天眼觑红尘,可怜身是眼中人。 这是观堂先生《苕华词......
周作人是1930年代北平文坛的领军人物,由他所引起的“五十自寿诗”事件更像是一场文坛“地震”,引发了时人关于其思想心态的大讨论......
不知已来过这片土地多少次,依然是百来不厌。忘不了朱自清、俞平伯笔下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忘不了曹雪芹秦淮结良缘的轶事;忘不了......
近年来,北京的名人故居频频被拆已经成为一个社会关注的问题。但什么是名人故居呢?我在北京近三十年,一直居住在中国人民大学周边......
姜德明先生1999年岁末出版了一本《书衣百影》(三联书店),以我之陋见与感觉,那是新时期第一本民国书影的刊出。其中收了俞平伯早年......
我因为参加一部上海文学通史的撰写,且接到的又是有关解放后十七年的部分,曾经比较系统地阅读了这一时期的文学创作、文学思潮、文学......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美丽的错误 记得第一次看到丰子恺先生这幅《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就喜欢得不得了......
综观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至六十年代中期(1954—1966)的红学发展史,可以明显的看到何其芳不仅是创立红学流派的研究家,而且是不可多......
在《鲁迅研究月刊》2008年第10期上,发表了数十年前的《废名致周作人信二十四封》,承蒙武汉大学文学院教授陈建军先生“根据邮戳、......
1949年以来的杜甫研究,郭沫若的《李白与杜甫》是研究者们绕不过的话题。一个泰斗式的学者竟写出如此不合学术理路的文字,这的确是......
为了纪念俞平伯先生诞辰110周年,探讨俞平伯与江南文化世家之关系,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哲学部、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湖州师范......
何其芳于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准备写作《论红楼梦》期间,在批注《红楼梦》三部文本的同时,批注了红学著作四种七册,写下批语笔记百......
沈启无在中国新文学史上具有一定的地位,尤其是他对中国现代散文的发展产生过影响,如周作人、林语堂、俞平伯等人对他的贡献都有过......
“书话”已形成一种新的文体,近十年来有近二十种报纸、杂志辟有“书话”专栏。出版的书话体著作集约达四十种,书话体这一新文体,......
王重民先生据敦煌诗卷辑补《全唐诗》的整理研究工作,花过二十多年的心血,遗憾的是现在已刊布的仅《补全唐诗》和《补全唐诗拾遗......
1921年3月,胡适《红楼梦考证》初稿写成,标志着新红学发轫。其后,顾颉刚与胡适、俞平伯频繁通信讨论《红楼梦》,为胡适搜集文献资......
今天,我们在谈到文学研究会与创造社的区别时,会不假思索地给前者贴上“写实主义”的标签,而后者则是“浪漫主义”。然而我们都清......
1925年,俞平伯最后一次到杭州,是在拱哀桥下的船,然后讨黄包车去白沙堤家中(诂经精舍,即俞楼)。他下船后,因为黄包车要从城里讨过......
民国初,搞民俗研究的人,多少是有过留洋经历的,“民俗学”这一概念,系周作人从日文中引入,它的英文为Folklore,有人曾将其译为“谣俗学”,有人则译......
繁华的王府井大街附近,有一东皇城根小学。每到星期三的晚上、星期天的下午,静谧的校园中便传出悠扬的笛音和动人的歌声。这是昆......
俞平伯的《牡丹亭赞》写于1935年《武汉大学季刊》第四卷第三期(见俞平伯《论诗词曲杂著》)。此文由于写在抗日战争之前,反而不受......
郁达夫与京剧的因缘陈国忠说中国现代老一辈文化人中精通或迷恋京剧的名家,如老舍、梁实秋、徐志摩(及夫人陆小曼)、张恨水(及夫人周南......
俞平伯(1900-1990)是近现代著名的诗人、散文家,其一生著述于1997年由俞润民、孙玉蓉等编订成十卷本的《俞平伯全集》,卷帙浩繁,蔚......
北京昆曲研习社于2000年1月16日,在北京举行纪念俞平伯先生诞辰100周年纪念活动。俞平伯先生是北京昆曲研习社创立者、前社务委员......
著名文艺理论家林默涵 1 952年被调至中共中央宣传部文艺处工作 ,1 959年升任部领导成员 ,同时兼任文化部领导成员 ,直到 1 966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