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研究相关论文
冯其庸先生的戏曲研究成果丰硕,集中收录在《春草集》和《逝川集》中。但长期以来,人们对于冯先生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两点——红学研究......
伊维德(Wilt Lukas Idema)是荷兰汉学转型时期的代表学人,其汉学研究著述与翻译作品众多,在西方汉学界确立了中国古代通俗文学的地位......
窦娥作为中外文学史上璀璨夺目、令人唏嘘的人物形象,具有“完满性和主体性”相统一的审美特质,在既定生活方式与不断恶化的生存环......
【正】引言李小强、王小忠等注释的《西厢记》"方言俗语注释本"(以下简称"方言注释本")认为《西厢记》是蒲州"当地作家,用当地的语......
日本现存的两种《传奇汇考》抄本,是值得重视的文献。它们对于研究清代以来戏曲文献的流传,对于研究现在的《曲海总目提要》的形成......
【正】"《琵琶》之妙,以情以理。"这是明代戏曲理论家王骥德对《琵琶记》的评价,说明在王骥德看来,《琵琶记》的情与理是相容的。......
迷胡戏,是流行于我省广大地区,深受人民群众欢迎的戏曲剧种。尤其是在关中各县最为盛行。同时,随着历代文化艺术的传播和交流,也......
<正> 一编纂于清康熙中叶的《新定十二律昆腔谱》(以下简作《昆腔谱》)与《新定十二律京腔谱》(以下简作《京腔谱》),在戏曲研究中......
对原始宗教的研究是文化人类学界普遍关注的课题,英国著名人类学家弗雷泽在他的名著《金枝>中通过大量证据证实:在原始宗教产生之......
山西地方志及其碑刻中保留了许多中国传统戏剧史料,特别是山西民间的戏剧文化与戏剧演出情况。这些史料对于研究中国传统戏剧形态......
一对于中国社会结构而言,宗教思想和权力系统之间存在着一种独特而微妙的关系,“即宗教信仰负责来世的安排,世俗权力掌管现世的生......
中国古代戏台的建筑形制主要有三面观和一面观两种,《中国大百科全书.戏曲曲艺卷》认为,三面观戏台是其主流。作者在十年调查研究......
半个世纪前,1956年7月的北京,由著名学者俞平伯等人发起组织新中国第一个昆曲研习机构——北京昆曲研习社,推举俞平伯、项远村、袁敏......
【正】若以方位来概括中国戏曲声腔的音乐特色,似乎'西高东低,南婉北昂'比较切合实际。这既合符我国的山川形胜,又合符东......
【正】中国传统的戏剧舞台类型复杂,依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作历史的、地域的、功能的、剧种的等不同的研究。历史类型研究可以根......
《前海戏曲研究丛书》(以下简称“丛书”)即将付印,编委会要我写一篇短序,扼要地说明几个问题,帮助读者对编辑这套丛书的了解。一......
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的科研活动始自1951年至1965年的中国戏曲研究院时期,迄至2012年,经历了六十多年的风风雨雨,更迭变化。......
朱家(?)是新时期以来清代宫廷戏曲研究的先行者,他综合运用多种史料对清代宫廷戏曲进行研究,考证清代宫廷戏曲的剧目、声腔、服饰......
朱家溍对清代宫廷戏曲的研究,在内容上关注清代宫廷戏曲的整体发展轨迹与阶段发展特点,将其与民间戏曲发展史做对比研究,利于人们......
2015年10月16日至18日,第十一届全国戏曲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古代戏曲学会2015年年会在南京东南大学四牌楼校区隆重召开。本次会议由......
前言明治时期以来开辟日本近代“中国学”研究的“京都学派”的诸多名家中,有狩野直喜(1868—1947)、久保天随(1875—1934)、铃木......
在夏衍的文学生涯中,翻译活动不可忽视。早期的夏衍以沈端先等译名先后译介出版了苏、俄、日、德等国家的文艺理论和作品25部,单篇......
长期以来,论及戏曲研究,学界的眼光和视野往往着眼于古典文学之下的戏曲作品研究和王国维开创研究范式的戏曲史研究。虽然建国以来......
《太平乐府十三种》是清代戏曲家吴震生的戏曲作品,包括《换身荣》《天降福》《世外欢》《秦州乐》《成双谱》《乐安春》《生平足......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长篇巨制固然如牡丹般雍容大气,精巧别致的短篇则如雅洁玲珑的苔花,亦能给人以美感。古今中外不乏一些言......
明代戏曲发展后期,明显地受观众艺术要求的市俗化倾向影响,更为重视戏曲活动中的客体性因素(戏曲表现的现实内容、舞台演出客观规......
“新杂剧,旧传奇,《西厢记》天下夺魁。”这是中国戏剧史上公认的事实。元·王实甫所作《西厢记》(下称《王西厢》或《北西厢》),......
《中国大百科全书·戏曲曲艺》卷概括和叙述了有关我国戏曲、曲艺方面的绝大多数知识对象,使广大读者读后能够比较全面地了解我国戏......
我从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一边从事戏曲研究,一方面为文学创作而准备。写的第一篇文章是《忆罗隆基》。写毕,急急忙忙又恭恭敬敬地拿给......
<正>引子5岁那年,我第一次登上了舞台——是在北京大栅栏内的三庆戏园,我上台演了《四郎探母》中的杨宗保。16岁那年,"倒仓"之后的......
韩军先生的《山西戏曲唱腔体式研究》(以下称“《体式研究》”,山西教育出版社2006年出版),是近年来地方戏曲研究的一部力作,尽管......
自王国维《宋元戏曲史》开启中国古代戏曲研究之路以来,学界对宋元明戏曲的研究一直处在蓬勃发展的阶段。到了20世纪初,随着清代戏......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京剧艺术家是最敬业的。他们好像就是为戏而生,唱戏、练功,几乎就是他们生活的全部。他们台上演的是戏,下了台想的还......
本文主要运用了理论分析、信息检索、实地访谈等研究方法,试图达到这样的目的:阐明戏曲研究信息化的重要性、渐进性及其现代意义:发掘......
顾颉刚是近代著名的历史学家、民俗学家,是古史辨派的创始人。他的学术主要分为三个方面,即古史、民俗学与历史地理学。学术界对顾颉......
1951年4月3日,以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任院长的中国戏曲研究院在北京成立,毛泽东主席亲笔题词“百花齐放,推陈出新”,为新中国文化......
1955年3月24日,在前华东戏曲研究院实验越剧团的基础上,上海越剧院正式挂牌成立。整整一个甲子过去了,曾经开创了现代中国戏曲创演风......
若干年的中国戏曲研究一直有着一个先天的不足 ,即把中国古代戏曲与其他的文学样式等量齐观 ,采用研究诗文的方法来研究戏曲。所以......
王国维戏曲研究所展示的学理型态迥异于传统戏曲研究,他所创立的范式与提出的命题,规范着20世纪戏曲研究的基本模式与基本构架。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