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次琦相关论文
朱次琦(1807—1881),字稚圭,一字子襄,南海九江人,世称九江先生,晚清教育家、岭南著名儒学宗师。 朱次琦平时非常节俭,每天吃玉......
朱次琦(1807-1881),字稚圭,号子襄,世称九江先生,广东南海人,是晚清时期有名的学者,著有《朱九江先生集》10卷。 朱次琦在学术上的成就......
在康有为早年的学术生涯中,朱九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梁启超说:“其(康有为)理学、政学之基础,皆得诸九江。”(1)虽然康有为师从朱......
由来次琦建立的“九江学派”是晚清、民国时期广东重要的学术流派,出其门下的两大门人简朝亮、康有为,分别在传承与嬗变两方面对“......
本文从朱次琦的著作集、研究著作、地方志、报刊与论文五方面,对朱次琦研究的文献作出清理,以推进有关朱次琦的研究。......
迥异的学术背景和人生志趣,以朱次琦学术思想为中心,礼山草堂孕育的简朝亮、康有为二人的学术分歧,学术思想的异同不仅决定简、康二人......
朱次琦作为晚清南海鸿儒,其学术思想博大精深。在晚清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其治学思想主要表现出尊宋斥汉、崇朱黜王、申实复孔、尊经......
广东名儒朱次琦的伦理思想由敦行孝悌、崇尚名节、变化气质、检摄威仪组成,即“四行”修身条,体现出儒学在其发展的原生阶段立论朴......
除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家史学一直是中国史学的主导。传承先秦史学与宋代史学的精神,成为中国近代倡导掌故学的重要人物,朱次琦的史......
近代岭南文化大爆发是中国近代社会思想转型的一支重要推动力量,一般认为这一局面在西方文化刺激下形成,却往往忽略传统文化在其中......
朱次琦作为晚清南海鸿儒,提出“四行五学”说以正修身读书之道并以此为治学思想传诸后世。其修身“四行”以发挥程朱理学的道德论而......
朱次琦以诗经世之作呈现浓厚的地域文化特色,然仅在内容上体现杜诗沉郁之境,并未达到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其景物诗与赠答诗则在形式......
本文主要从研究著述的出版、研究的总体概况、繁荣期研究的突破、研究的不足与未来研究的建议等五方面,对百年来朱次琦的学术思想......
内、外集平分秋色与撰写人物履历目录,是《朱氏传芳集》最大的编纂特色。其不仅是广东南海九江朱氏族人的作品集,更是外乡人写赠朱氏......
朱次琦(1807——1882),字子襄,号稚圭,广东南海九江人,人称九江先生,晚清著名学者。次琦幼慧,早年谒粤知府仪征阮元,阮元惊为才子......
楹联最早始于五代,后蜀孟昶在桃符版上所题之“新年纳余庆,嘉年号长春”被认为是目前所见最早的春联。两宋时期,人们已开始将其题......
清初以来的汉宋之争是谱系之争、门户之争,也是治学方法和学术理念之争。相较过往学者的汉宋调和论说,朱次琦认同宋学的主体地位,......
无论是重塑朱次琦的经师人师形象,接着朱次琦的"四行"、"五学"往下说,还是遍注儒家经典,简朝亮都是结合新的社会形势,朝着朱次琦学说的......
朱次琦临终前自焚所著与简朝亮重塑朱次琦经师人师的形象,传承朱次琦的学说与简朝亮学说的断裂,既反映朱次琦、简朝亮师徒二人的形......
朱次琦、简朝亮二人是在以经学的主导地位下,提出经史结合与强化史学的独立的,他们没有也不可能将经史的分合流变推至一个崭新的时代......
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维新派首领康有为(1858-1927),集诗人、学者、书法家、政治活动家于一身。关于他1917年至1926年间,曾有一度超脱......
以"九江学派"学术思想的核心内容审视岭南学术传统,在继承、发展和批判中体现一种必要的学术接连。从经学、实学到儒学",九江学派"的学......
“九江学派”由朱次琦(1807—1882年)建立,出其门的筒朝亮(1852—1933年)、康有为(1858—1927年)是“九江学派”发展的重要成员。......
朱次琦重视文道关系、诗论与文论呈现宗经特色的文艺思想,具备儒家文论的基本特征。2015年首次进入学界视野的《四书讲义残稿不分......
期刊
同治年间广东宋学的发展,为汉宋学对话提供了可能性,以朱次琦、陈澧为代表的广东学者使嘉道年间由阮元、林伯桐奠定的广东汉宋学调......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指出:“高中语文课程要满足多样化和选择眭的需要,必须增强课程资源意识。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