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传因明相关论文
汉传因明是以汉语为载体的佛家论辩逻辑。汉传因明的研究中有很多争议的问题,例如同品、异品的概念、除宗有法说、因明的逻辑性质......
九句因随着印度因明在唐代的传播而成为汉传因明的主要内容之一.有关九句因的汉译文献,包括玄奘译本以及近代以降吕澂、法尊等人的......
我国的汉传因明和藏传因明分别传承了印度的陈那因明和法称因明.百年来国内外因明界对陈那因明的误解,直接影响到汉、藏因明的比较......
孔子曰:"名不正,则言不顺",说明"言顺"以"名正"为先。本文在正名的基础上,理顺汉传因明研究的三个问题:(1)因明并非全是关于"因"的学问,(2)汉传因......
"因明"概念具有浓厚的汉传佛教色彩,但并不完全是佛教逻辑的代名词。因明和正理这两个词都具有浓厚的历史和教派特色,因明与正理都是......
众所周知,汉传因明难治,主要原因是资料奇缺。上海复旦大学古籍所的郑伟宏教授利用教学之余,竟然写出《佛家逻辑通论》、《因明正......
逻辑的第三次传入导致了汉传因明研究的逻辑转向。比较和解读成为中国学者主要采用的两种研究模式。前者的研究焦点是三支式与三段......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指顾之间窥基的《因明大疏》由日本回返汉地已有百余年的历史,国内学者对汉传因明“唐疏”的研究亦有百余......
因明是世界三大逻辑起源之一,自中世纪由印度传入中国以来,形成了汉传因明和藏传量论二支。藏传量论注重于知识论但亦有丰富的逻辑......
玄奘把印度新因明传入中国,标志着汉传因明迎来新的阶段,唐代成为汉传因明研究史上的第一个高峰期。近现代是汉传因明史上的第二个高......
笛卡尔(RenéDescartes,1596-1650)认为,方法对于探求事物的真理是绝对必要的。毋庸置疑,任何一门学科,都以作为研究工具和舟楫的......
<正> 自中世纪以来,因明自印度传入中国汉地和西藏,又东渐朝鲜、日本、蒙古。近代以来,又弘传至欧美诸国,形成了一门国际性的学术......
唐代玄奘法师在印度求学后期,他的因明思想不仅代表了那烂陀寺的最高水平,而且达到了全印度的最高水平。他本人成为印度首屈一指的......
古代汉传因明始于公元5世纪初印度因明传入中国,终于公元19世纪的清朝末年。在这之后,汉传因明吸收了西方逻辑的新的思想元素,走上......
汉传因明研究有两次热潮,一为唐代,以汉译著作《因明正理门论》和《因明入正理论》为蓝本,开展因明注释和义理分析,以窥基为代表,......
唐代玄奘法师的弟子窥基的<因明入正理论疏>是集唐疏大成之作,被后世尊称为<因明大疏>、<大疏>.本文论述了该书之所以能成为汉传佛......
2009年9月19日至20日,由中山大学逻辑与认知研究所主办、贵州大学哲学系承办的“当代中国逻辑学史”学术研讨会在贵州大学召开,来自......
汉传因明教育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当前汉传因明教育进入多元化发展阶段,以佛学院和高校、科研院所为主要阵地的因明教育不断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