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炳正相关论文
楚辞学大家汤炳正先生认为楚国无"太卜"官,之"往见太卜郑詹尹"句中"太卜"二字系后人伪加.此当为谬论.楚国之"卜尹"即是"太卜",楚人......
“文字并非‘在语言的基础上派生出来的’”,汤炳正先生《歧读考源》中此说,乃“语言文字学理论上的重大突破”。就文字与语言关系这......
一《汉语大字典·糸部》“约”字下的第18个义项“穷困”所引《楚辞·九辩》中的书证为误引。《楚辞·九辩》:“离芳蔼......
声韵学过去被称为“天书”,但它也是“小学”的核心。对于有志于古代学术的同志而言,必须要有所掌握。张闻玉教授对天文历术和小学两......
景麟先生无论是在语言起源研究领域还是在文字与语言关系研究领域,均作出了重要而独至的学术贡献.《原“名”》一文之结论,在某种......
著名楚辞专家汤炳正遗著《楚辞讲座》“概”、“论”并重,寓“论”于“概”,以“论”驭“概”,全书涉及到了楚辞学的方方面面。每述论......
<正>楚辞是以屈原为代表创作的文学艺术作品,产生于当时中国南方的楚国。楚辞以上天入地、奇幻华丽的特点,明显区别于以《诗经》为......
汤炳正先生是我国上世纪著名的楚辞学专家,《屈赋新探》是其楚辞研究的重要学术成果,该书贯穿了汤先生"求是求真"、"独立创新"的治学原......
书信类的文字,因性质特殊,历来广受读书人所宝爱,甚至作为研究写信人的“秘籍”。鲁迅说过,读书信,“实在是因为要知道这人的全般,就是从......
<正>1964:汤炳正题跋忆往1964年3月10日,汤炳正(1910—1998)教授在成都东郊狮子山的居所中,十分郑重也异常激动地在一册刚从旧书摊......
就我国20世纪前半叶有关语言起源之研究言,汤炳正先生的成果是最值得珍视的。迄今,这仍为本研究领域中最重要的创获之一。首先,其......
<正>《天问》:"夜光何德,死则又育?厥利维何,而顾兔在腹。"其中"顾兔"的释义,历来歧解纷纭,未有定论,学术界较多采用闻一多的"蟾蜍......
《天问》问题研究的回顾与展望翟振业《天问》是屈赋里一篇奇峰突兀的奇文,这是古今学者一致的看法,二千年来注释者虚继不绝,均欲穷究......
《屈原与他的时代》序汤炳正【编者按】《屈原与他的时代》为西北师大中文系赵逵夫教授积10余年之力完成的一部学术专著,全书约20余万字......
【正】王逸说:“《九章》者,屈原之所作也。屈原放于江南之野,思君念国,忧心罔极,故复作《九章》。”林云铭说:“兹以其文考之,如......
商务印书馆于近年出版了熊良智先生的最新力作《楚辞的艺术形态及其传播研究》,其中汇集了熊先生多年的思索与心血,可以称得上是“......
兔在民间──中国民间兔的文化内涵及造型李振球一、兔神由来【1】关于兔子神话的由来,我国学者研究屈原《天问》的发现为我们提供了......
汤序波编撰的《楚辞讲座》是汤炳正先生20世纪80年代初为研究生授课的课堂讲记,该书集中体现了汤先生的治学态度、学术主张,是本楚辞......
屈原《离骚》“昔三后之纯粹兮”一句中的“三后”,历来有多种解释,主要分为两大类。其一指圣王贤君,其二为楚国先君,具体说法又各不相......
引子为了祝贺、纪念这次盛会召开,同时纪念中国屈原学会成立三十周年,我用楚辞以及与屈原有关的史料,“集词”做了三联诗锺:第一联,七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