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辞学相关论文
尽管遥远的图腾崇拜早已沉埋于不可复现的岁月里,我们还是可以从上古的史料里发现国人以图腾命名的迹象或事实。 楚国君王之名多......
终明一代,人们对楚辞的评论与研究皆与政治环境关系密切。明代前期,皇权膨胀,理学独大,朱熹《楚辞集注》大抵是唯一流行的《楚辞》......
4月27日上午,姜亮夫先生诞辰110周年之际,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图书馆举行了文史大家姜亮夫先生史料捐赠仪式暨捐赠史料展览揭幕仪式。......
宋代是中国楚辞学上一个繁荣昌盛的历史时期,出现了晁补之、洪兴祖、朱熹等楚辞研究的大家。他们对《楚辞》中收录的屈原的作品进行......
是规模浩大的第四卷,旨在会通自战国时期至公元2000年之间楚辞与楚辞学领域中的系列问题,原始要终,考镜源流,以简约的形式,显示楚......
支伟成撰《楚辞之研究》的原因,是出于时屈原文学天赋和品格的赞美,以及被作品中屈原的思想和遭遇所深深打动.他研究的主要方法,是......
楚辞,作为出产于战国时期楚国的一种新文学体裁,开始只在楚国境内流传。到了汉代,因各种原因,楚辞迅速流行于全国。自刘向完成十六卷本......
中国古代楚辞研究大致经历了两次转型,一次是汉宋转型,一次是宋清转型.在对屈赋内容解析方面,朱熹《楚辞集注》以儒家学说为规范,......
在中国楚辞学的研究领域,察知域外的研究历史及现状,借鉴域外的研究成果,对于促进楚辞学研究的不断深入,无疑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传统观点认为,朱熹楚辞学自觉扬弃了《楚辞》研究中的汉代经学标准,实现了楚辞学从汉学到宋学的历史转变,开启了《楚辞》文学研究......
明代是中国古代楚辞学史上研究宋玉成果最多、成就最大的一个朝代.在宋玉作品的艺术探讨、真伪鉴定和整理研究方面均取得了巨大成......
姜亮夫、崔富章等学者将繁富的楚辞学著述归为四大类:辑注、音义、考证、论评。其中,"论评类"典籍是指侧重对楚辞作品及其屈原人格进......
楚辞“论评类”典籍是指侧重对楚辞作品及其屈原人格进行评价的典籍文献。文章对明代的四种重要的“论评类”典籍的成书情况、评论......
在中国文学史上,辞赋往往并称,或者说混称.这一现象自汉赋产生之日始便存在了.如<汉书·王褒传>:"辞赋大者与古诗同义,小者辩......
饶宗颐,字固庵,号选堂,1917年生于广东潮州,承父学,幼耽文艺,在敦煌学、甲骨学、史学、目录学、词学、楚辞学、考古学、金石学等方面深得......
戴震《屈原赋注》共十二卷,包括《注》七卷、《通释》二卷、《音义》三卷。关于戴氏此书《音义》三卷的材料来源及作者归属,历来争执......
周建忠先生<楚辞考论>运用 "楚辞研究与楚辞学研究"同步进行的方法,将本体研究与史学研究结合起来,对楚辞及楚辞学研究领域的有关......
<屈原赋注>的字词注释,在继承传统训诂学原则和方法的同时,还有着不同于前人的鲜明特色.这些特色主要包括:重视方言字词的注释,注......
马其昶是清代解说屈赋的殿军,又开启了近代楚辞学研究的新声.博采众说是<屈赋微>的重要特色之一,其总体特点是能够广泛采择汉代以......
苏雪林的楚辞研究富于比较意识。她善于以世界文明史的眼光来观察中国文明史诸问题。她将中国古史作为整体来考察,得出来的结论较为......
中华民族开始了伟大的民族文化复兴,这既是今后几代中国知识分子肩负的重任,也是其精神支点.新楚辞学的建构必须在这文化复兴的大......
马其昶阐明屈赋微言的原因,一是适应时代潮流。凸现爱国思想;二是认为前人因未充分发明屈赋的旨趣而没有真正了解屈原作品。马其昶阐......
蒋南华、黄万机、罗书勤三先生第一次将尘封百年的<楚辞考辨>手稿整理校注问世,对我省历史文献的保存和流传,对"楚辞学"的深入研究......
【正】 屈原作品写成之后,在楚国发生过很大的影响。楚人“高其行义,玮其文采,以相教传”。因而屈原的事迹和作品得以流传和保存。......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编委、各位专家、各位朋友:非常感谢会议主办者和《职大学报》主编周秉高教授的邀请,能到历史文化名城包头参......
本文通过对文本的编辑,文献目录对作品的分类收录以及古代文论对文体的分类评述等三方面考察,认为赋学与楚辞学自南朝萧梁时期开始......
<诗经>以后,楚辞崛起,自西汉始,楚辞学研究就进入百家争鸣状态,刘安、司马迁、扬雄、班固等各抒己见,此为楚辞研究的初始阶段.自西......
<先唐辞赋研究>(人民出版社,2004年5月)是郭建勋近20年来先唐辞赋研究成果的选集,内分楚辞与楚辞学、楚辞的文体学意义、骚体文学......
潘啸龙先生的楚辞学研究融旧学新学于一炉,运用多学科知识多角度、多侧面综合考察,显示出宏阔的学术视野和鲜明的当代意识。敢于打......
《姜亮夫先生年谱》材料由姜亮夫先生之女浙江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浙江理工大学文化传播学院副院长姜昆武先生提供,文稿曾经姜昆......
蒋氏著述多有创获,其一系列论著基本上沿着陈寅恪先生的治学模式对文史通融型方法进行了透辟的分析和实际运用,尤其对楚辞学的研究,在......
近代楚辞学主要以道光至五四前后的楚辞学者、专著、专论为研究对象,属于断代史、专题史研究。本论题以近代著述为纲,以学者、论点......
20世纪的楚辞学伴随着中国社会变革的风雷激荡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了绚丽多彩的一页,由黄中模、王雍刚两先生主编的《楚辞研究成功......
由北京语言文化大学、中国屈原学会等单位主办的"2000年楚辞学国际学术讨论会暨中国屈原学会第八届年会"于2000年8月21日至24日在......
游国恩(1899-1978),字泽承,江西临川人:著名文学史家、楚辞学专家1919年毕业于临川中学(即今抚州一中),192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国......
李陈玉为《楚辞》作注有两个原因:一是对以往的注家不满,二是寄寓自己的家国之痛和终生未展抱负的感慨。李氏的训释原则虽为"笺注",但......
朱熹乃南宋一代儒宗,其《楚辞集注》为楚辞学发展史上里程碑式的作品.《楚辞集注》一书由三部分组成,即《楚辞集注》、《楚辞辩证......
姜亮夫先生的楚辞学研究具有开阔的历史文化视野,敢于突破旧说,“抽绎新知”,于60余年的不倦探索中求新、求真,在楚民族特质、楚社会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