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观相关论文
马克思、恩格斯有着丰富的海洋思想,他们坚持唯物主义基本原理,运用科学的方法论,形成了科学的海洋观理论框架.马克思恩格斯海洋观......
课程思政作为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是检验高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专业课程的思政融合效果决定了教书育人一体,育......
海洋意识是国民树立正确的海洋观、安全观的理论前提,也是实现国家海洋强国战略的实践基础。在深刻理解海洋意识科学内涵的基础上,......
《我国行的问题》中陈嘉庚叙述各种交通工具,包括轮船等的生产、经营等问题,也探讨了加强航校的建设,以及对"洋技师"的看法等问题......
合理有序开发海洋资源、科学管理海洋资源是一项涉及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涉及国家能源、外交、军事和国家安全的重大战略举措,应引起......
19世纪末20世纪初,孙中山在探索中国民主革命道路的过程中也给予海洋足够的关注,形成了较为系统的海洋观。随着民主革命实践的不断......
基于对21世纪海洋战略以及全民海洋意识现状的分析,探讨了海洋意识的基本内涵与要求,提出中国要成为一个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强国......
从开展海洋观课程创新与实践的针对性、紧迫性、目的性、阶段性等方面,论述了开设海洋观课程的基本认识.指出航海院校,应该让海洋......
关键提示“十四五”时期海洋船舶与海工装备总体思路包括:第一,加快产品结构调整,大力发展高技术高附加值船舶,提升大型邮轮、大型......
根据孙中山长期以海洋为平台的革命活动,及其一系列关于海洋战略、海洋经济等讲话和行动,归纳出孙中山的海洋观,包括海权至上、建......
人们习惯于把中国称之"大陆国家",但此说有失偏颇,而此一偏颇正透露出传统的大陆—农耕文明对海洋、海权的忽略。中国其实是一个负陆......
用海洋观指引学生树立海洋国土观、资源观、权益观,有利于从思想上培养学生的爱国观念和大局意识,进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使海洋观教......
结合马汉的海权论及新世纪海洋的发展趋势,论述构建当代我国和谐海洋观与对海洋控制权益的重要意义,认为在当今和平时代,国家与国家之......
摘 要 『海に生きる 海人の民族学』一书是《海洋文化译丛》七本书中的一本。这本书是日本知名的人类学家和海洋民族学家秋道 智彌......
历史上,由于浙江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和良好的社会、政治、经济环境,佛教在浙江地区取得了迅猛的发展,不仅涌现出众多高僧,而且佛教......
对中国海洋政策的回顾与评价离不开中国各个历史阶段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形势,而这一切又都取决于当时决策者对海洋价值的认识......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植根于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和新中国成立以来丰富的中国外交实践,契合各国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要进步的真......
海洋安全与发展是新时代中华民族复兴、人类命运共同体建构的前提和保障,近代史上其实现路径又是中国近代沉沦与蒙羞的关键性因素......
摘 要: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在全民族树立正确海洋观是重要的任务,大学生作为中华民族未来的接班人,树立好正确的海洋观对于整个民族的......
海权,即凭借海洋或者通过海洋能够使一个民族成为伟大民族的一切权益。21世纪是海洋世纪,海洋对各国的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海洋,与人类的生存、发展息息相关。海洋的作用与价值因为人类的不断发掘而展现出来。真正科学认识海洋的是马克思恩格斯。将马克......
中国古代地理思想体系中,大地是关注之核心,在"天圆地方"式的想象世界里,海洋处于传统地理思想文化的边缘地带,但并不代表其不存在。......
<正>儒勒·凡尔纳,即使在群星璀璨的法兰西也算得上是伟大的作家,他的一生都对大海爱得深沉。凡尔纳的一个侄子后来对他做出的评价......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
1994年11月16日公布的<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以下简称"公约")把总面积为3.61亿平方公里的世界海洋划分成两大部分:国家管辖海域,包括......
ue*M#’#dkB4##8#”专利申请号:00109“7公开号:1278062申请日:00.06.23公开日:00.12.27申请人地址:(100084川C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申请人:清......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既非中国传统海上丝绸之路的延续,更是迥异于西方掠夺称霸的海洋观,在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成为时代主题的......
期刊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海洋观的主基调是"重陆轻海"、"以陆制海",忽视海洋、海防和海军。保守落后的海洋观致使海军发展缓慢,整体力量孱......
中国选择和坚持的是和平发展道路,中国的发展是和平的发展、开放的发展、合作的发展。而中国是一个海洋大国,海洋与中华民族的前途......
马克思与恩格斯海洋观的哲学基础和表达场域是世界历史理论,主题是海洋与国运的关系。通过对一些大国海洋历史活动经验和教训的总结......
精卫填海神话在表现人与自然关系基础上,也是对于古人海洋观的展现。古人对于海洋的陌生和恐惧,导致中国人始终未能将海洋纳入主流......
明清两朝正处于世界性海洋历史发展的"千古变局"时代,但统治者沿袭传统模式,在立国思想上"重农抑商"、"重陆轻海",在国防战略上以"......
改革开放30年间,中国经历了一场海洋观念的深刻变革,逐步从传统的海洋观转型发展为现代海洋观,从而适应了海洋世纪对我国各方面工......
中日东海之争在我国与周边国家的海域纠纷中颇具代表性,争议的焦点始终是主权归属及大陆架划分问题。从理论上讲,“自然延伸”是《......
什么是海洋意识对国家、社会来说,一般称海洋意识,包括海洋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海洋国土在国家领土中的地位维护国家海洋权益......
海洋观是人类关于海洋认识成果中最基本的部分,是人类对于海洋及人海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它以人海关系为核心、以海洋价值......
2012年,党的十八大正式将"海洋强国"明确为国家发展的一项重要战略目标。这是中国首次在国家战略层面就海洋与国家发展间的关系做......
中国海洋观的演进和海洋安全战略的调整,主要受国际安全形势、现代海洋法的发展、中国国家利益的拓展、中国海上力量的状况等因素......
<正>在中国人的观念中,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和象征,是雨水与海洋的主宰。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华文明有海洋的基因,中华民族的生存发展......
明初虽然实行“禁海”政策,但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明中后期福建沿海一带私人海上贸易发展迅速,逐步形成具有海上政权雏形的“海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