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修国史相关论文
宁都客家孙氏源于唐代末期,其始祖可追溯到孙。生卒年不详,主要活动在唐末,原籍陈留(今属河南开封)。唐僖宗中和三年(883年)以武艺选为......
唐太宗在位期间,曾对前朝积弊及典章制度的缺欠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本文认为唐太宗贞观年间在文化、教育制度方面的改革,其意义不仅......
本文通过考察后晋史家贾纬的生平经历及其性格特征,同时对后梁至后唐史馆搜集唐代史料的惨淡过程加以分析,认为贾纬及其《唐年补录......
刘濬是刘仁轨之子。刘仁轨,汴州尉氏(今河南尉氏)人。贞观年间,他开始在政治上显露头角。高宗时,他在对百济作战中多有战功,颇得高......
【正】 史馆修史是唐宋以来我国古代优良的文化传统之一。史馆制度是从古代的史官制度演化而来的。据《周官》所记,周代就有大史、......
池田温教授是日本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的国际知名中国史学者、敦煌吐鲁番学专家。1988年5月30—6月4日,应邀来我校历史系作学术......
宋初沿袭唐、五代以来次相监修国史的制度,在仁宗朝变为首相监修的同时,建立起以临时命官提举为特征的修史制度,监修国史逐渐变成了一......
中国古代史馆修史制度从私人修史向政府修史的转折点在唐朝,统治者充分认识和评价史学在国家治理、政权巩固和社会伦理道德体系建立......
期刊
辽代监修国史沿袭唐代,又有自己的特点,从监修国史的任职资格、人员出身及职能,基本上沿用唐代后期的制度,并将其完善和发展。辽代......
岳飞故事,以岳飞生前的事迹传播为发端,至清代《说岳全传》(全称《精忠演说本岳王全传》)成书问世,演变历程跨南宋、元、明、清四......
<正>耶律楚材(1190——1244)是大蒙古国一代名相,在其任中书令期间蒙古第一部历史、文学巨著——《蒙古秘史》问世。本文谨就楚材......
【正】 五代十国虽属乱世,但是中国史学传统并未遭到严重破坏。一是史馆制度仍然存在,五代及十国的史馆所修实录在数量上很可观,后......
【正】 五代十国时期,政权更替虽然频繁,史学发展却未中断。这半个世纪的史学发展有三个较显著的特点,一是无论时局怎么动荡,各个......
本文检讨了唐代史馆史官所带的几种使职官名,从初期比较笼统含糊的"史官"、"修史官",到后来比较精确的"修国史"、"监修国史"、"直......
唐初监修国史设于贞观三年 (62 9) ,之后形成定制。终太宗一朝 ,监修国史只有房玄龄一人 ;太宗以后 ,监修国史人员大增。监修国史......
简论我国的官修史传统李必忠我国自从有了文字以后,就很重视历史事实的记载。商朝的甲骨文和两周的金文,虽然以记载当时的祭祀和战争......
<正> 一刘知几的生平及著作刘知几,字子玄,唐朝徐州彭城(今江苏徐州)人,生于唐高宗龙朔元年(661年),卒于唐玄宗开元九年(721年),享......
<正> 《旧唐书》二百卷,题名五代晋刘昫撰,原名《唐书》,自欧宋《新唐书》出,始有《旧唐书》之称。这书好的刻本很少,据我们现在所......
<正> 《旧唐书》二百卷,据史料记载为后晋刘昫、张昭远(后名张昭)等撰。后晋开运二年(925年)六月,修成奏上。唐亡以后,典藉散逸。......
辽代史学和辽代社会吴怀祺辽代在二个多世纪中,创造出相当丰富的文化,这一点陈述先生在《<辽代文化>序》中说过,他指出:"辽金以鞍马建国,强......
我国是一个注重历史传统的国家.早在原始社会时,就已出现史学的萌芽,最初的历史知识是通过瞽史口耳传承的.西周时,史官有了明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