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教育相关论文
本文以古今省、府、县及乡镇各级地方志、笔记以及实地调查访谈所收集到的人文资料为主要史料对明清时期福建螺洲社会生活运行机制......
明清时期福建沿海地区教育发达,举业兴盛,人才辈出,对区域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本文以明清福建沿海的教育为研究对象,考察当时教......
户籍管理与科举教育关系密切,科举考试的顺利实行,必须建立在严格的户籍管理基础之上。清政府设置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儒学教育机构,并为......
叶尔安(1834-1877),字贞甫,附贡生,浙江仁和人,曾任河南省孟县、商水、滑县等县知县。1873年,丁忧期满的尔安在河南巡抚钱鼎铭幕下任总文......
中国传统教育发展表现形式多样,数千年来为社会的发展进步、及民族文化与民族心理的建立发挥了巨大的功用.按照人才培养目标的不同......
“读、写”是语文教学的两大基本目标,而“读”其实也是我们语文教学中的一种基本教学方法。“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科举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选官制度,历时一千三百余年,其影响深而广。在科举与科举考试孕育下的科举教育,不仅影响了中国封建官吏的素......
《骈文类纂》在晚清科举制改革的大背景下应运而生,选本刊刻成书于光绪二十七年七月清政府宣布废除八股制艺之时。王先谦选编《骈......
中国古代文化博大精深,浩瀚无涯,涉及自先秦到明清长达2000多年的古代社会的政治、经济、哲学、军事、历史、天文、地理、科学、民族......
明清时期是科举制度实施得最充分的时期。经过明初的反复,科举制度确立起了至尊的地位。官学无法满足大众接受教育的欲求,各种民间教......
北宋王安石变法后,科举中经义的地位不断提升,策论成为科举考试的重要环节。吕祖谦的《东莱博议》在这种背景下应运而生,专为帮助......
通过抽取明清时期山西教育发达的蒲州、太原与文风鼎沸的徽州在进士数量和分布上进行比较,可以发现由于蒲州、太原与徽州进士数量......
社会流动是影响社会结构变化和社会变迁方向的重要因素,也是影响政治稳定和经济发展的关键环节。在传统社会里,科举教育和捐官制度......
"判"是唐代科考中的一种特殊文体,凡欲入仕为官或继续为官者,必然要与"判"发生关系.<百道判>虽是白居易参加"书判拔萃"试前的虚拟......
【正】福建与台湾一水之隔,有着极为密切的历史文化关系。闽台两地这种密切的文化关系是怎样形成的,它在形成过程中有什么特点,在......
叶尔安(1834-1877),字贞甫,附贡生,浙江仁和人,曾任河南省孟县、商水、滑县等县知县。1873年,丁忧期满的尔安在河南巡抚钱鼎铭幕下......
<正>被誉为“晚明的浮世绘”的长篇巨著《醒世姻缘传》,长期以来受到人们的冷落.甚至:对中国小说作了全面评述的鲁迅先生在《中国......
明代创办了体系较完整、制度较完备、覆盖较完全的官办教育体系,在各级学校中充任教职的儒学教官是明代科举教育的主要实施者。在......
近代来华传教士在中国创办了一大批教会学校 ,它们经过产生、发展进而走向成熟。教会兴学的目的是为了传教布道 ,或称之为“以学辅......
盛宣怀不仅是中国近代民用工业的开拓者,也是中国近代新式教育的开先河者,他在为中国近代经济发展作出重要贡献的同时,也为中国近......
改革开放30余年来,广大满族史、蒙古族史、清史学者时八旗组织三足之一的八旗蒙古研究日益深入和广泛。研究的内容涉及八旗蒙古的建......
宋代作为我国科举教育取得极大成效的王朝,其科举教育的经验对于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其在科举教育中的许多做法足......
在清代,赋学研究和创作呈现出繁荣景象,尤其是律赋成为士子应试、练习的重要文体。同时,为教课士子进行专题训练的科举辅导用书也......
由于唐代统治者用法令将直系长辈教育子女的权力法律化,使得早期家庭教育得到一定的重视和发展。胎教理论的提出,是儿童家庭教育理......
中国儒生本来是中华民族的精英,但到了清代,大多数却成了人格低劣、能力匮乏、道德败坏的丑类。《儒林外史》通过对各类儒生形象的......
<正> 张之洞光绪七年至十年(1881—1884)任山西巡抚。在晋主政期间大力推行他的政治主张并付诸实践。他一面大刀阔斧地整饬吏治,理......
<正>1986年国务院命名保定市为历史文化名城,截至目前,市区有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0处,莲池书院就是其中之一。古莲花池是我国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