粒级结构相关论文
为探究富营养河口水体藻华粒级结构的调控机制,本研究利用枯水期珠江口上游河水、下游海水及其等比例混合水进行培养实验,跟踪监测水......
分别在2010年的丰、平、枯3个时期,从浮游植物种类组成、生物量(叶绿素a含量)及其粒级结构等指标对九龙江漳州段浮游植物组成进行了......
为了充分了解东中国海域的环境状态及变化过程,以便有效指导环境生态的管控和利用,本文利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海洋数据集成软件(Oc......
2002年5月至2003年3月作者对辽宁省碧流河水库淡水养鱼池塘悬浮物的粒级结构和营养结构进行了研究,粒级结构主要包括细菌、超微藻......
分别于2009年7~9月和2009年12月~2010年1月,应用15N稳定同位素示踪法,开展了中国东海和南海北部新生产力时空分布格局及其粒级结构的研......
浮游植物是海洋初级生产力的主要贡献者,也是海洋食物网结构和功能的基础,在海洋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以 1 959年以来的 4期航片为基础资料 ,通过对研究地区各类景观要素的斑块平均规模和粒级结构及其动态变化过程进行分析 ,揭示了研......
基于2001年8月胶州湾浮游植物综合调查资料,对显微测量粒径分析法、叶绿素a粒级分离法、电子粒度分析仪法这3种浮游植物粒级结构研......
采用高通量测序-分子鉴定分级技术于2019年对黄海北部海域真核微藻粒级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春季以中、小粒级为主,夏季以小、......
对广州白云山风景区植被景观格局研究分析结果表明 ,该区植被已处于白云山景观的基质 ,其总面积与总周长比重大 ,分别占全景观的 7......
根据2010年4—5月印度洋南赤道流区的综合环境调查资料,对印度洋南赤道流区叶绿素a浓度分布和浮游植物的粒级结构等进行了分析。结......
于2013年12月3日清晨、正午、傍晚采集了大亚湾大鹏澳海域3个站位的微表层和次表层水样,经过三级分级过滤(小型:〉20μm;微型:2.7-20μ......
对2008年夏季在西北冰洋172°~143.6°W的楚科奇海及其北部海区对粒度分级叶绿素a和初级生产力现场观测资料,对观测区的空......
本文研究了 1 997年 8月、1 998年 2~ 3月、8月和 1 999年 8月台湾海峡浮游植物生物量和初级生产力的粒级组成、各粒级生物量和初级......
浮游植物的粒级结构是一个重要的生物参数。基于南海北部海区不同水体环境下测量的生物光学数据,作者深入研究了粒级结构对浮游植物......
文章利用2018年9—11月厦门岛西北海域的现场调查资料,在对海域水质污染状况和富营养化水平进行评价的基础上,分析并讨论浮游植物......
2010年6~11月在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3种不同养殖模式的池塘中观测了叶绿素a浓度的变化及其粒级结构。结果表明:池塘......
珠江是我国第三大江,年径流量仅次于长江,珠江口是我国南方重要的运输通道和沿岸渔场.近20a来,由于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的迅速发展,河口......
对2003年北极航次采集的样品进行颗粒生物硅(particulate biogenic silica,PBSi)浓度测定,依据光合浮游植物粒径大小,计算出两个粒级结......
于2010年11月至2011年8月对深圳湾的Chl a总量及粒级结构的时空分布进行了4个季度的调查,并分析了它们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
本文利用2009年7月和2010年9月在黄河口及其邻近海域进行的大面调查所获得的浮游植物样品(2009年7月航次为网采样品,2010年9月航次......
基于2012-2014年春、夏、秋、冬季辽东湾网采浮游植物及环境因子的调查资料,对辽东湾南、北2个区域的浮游植物粒级结构分布规律及......
采用高通量测序-分子鉴定分级技术于2018年对大长山岛临近海域微藻粒级结构进行了研究,同时探讨了叶绿素a分级法测算微藻粒级结构......
通过2012年夏季第五次北极科学考察期间在楚科奇海及其邻近海域现场调查所获得的数据分析研究了海域的粒度分级叶绿素a浓度和初级......
不同粒径大小浮游藻类的养分吸收速率、沉降特性和能流方向等都不相同,浮游藻类生物量的粒级组成变化对湖泊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本研究为探讨液质联用技术在测定黄海浮游植物特征色素含量与粒级分类中应用的可行性,在黄海47个站位取表、中、底三层水样进行了......
浮游植物是海洋生态系统中最主要的初级生产力,其群落结构及其丰度不仅能够影响上层海洋食物网和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而且还能够......
1 引言浮游植物是海洋初级生产力的主要贡献者,初级生产过程是碳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基础,它启动了海洋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和物质流,支......
2006年7月(夏季)和12月(冬季)、2007年4月(春季)和10月(秋季),对北部湾海域进行了4个航次的初级生产力调查。通过调查了解北部湾叶绿素a含......
自2000年以来,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每年春季都会发生大规模甲藻赤潮。甲藻赤潮的频繁爆发表明该海域的浮游植物群落结构正在发生变化......
2009年2月在南海北部海域现场观测粒度分级叶绿素α质量浓度和初级生产力(PP)的分布。结果表明,调查海域水柱平均叶绿素α质量浓度的......
利用2009年6月南海综合调查数据,分析了分粒级叶绿素a(Chl a)的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Chl a浓度为未检出至0.51μg/L,平均值为(0.10&......
大亚湾核电站温排水对其邻近海域的生态效应日益突出。文章结合现场调查和室内模拟实验,研究了夏季和冬季大亚湾海域沿温排水温度......
浮游植物、小型浮游动物和细菌之间的关系受海水温度、盐度、营养盐以及光照强度等环境因素的影响。黄海与南海,远海与河口水域具......
研究了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 Selenka)养殖池塘浮游植物初级生产力及粒级结构的周年变化规律,旨在明确刺参养殖池塘的基础......
2017年4月作者对海州湾临洪河口海域16个站位的常规理化因子以及浮游植物粒级结构进行了采样和分析,结果表明:调查海域盐度和温度......
根据2006年夏季与冬季南黄海真光层内浮游植物初级生产速率的实测数据,对比研究了两种差异显著的水动力条件下,不同粒级浮游植物初......
2007年5月~2007年11月调查了山东荣成靖海湾海参养殖池塘水体中浮游植物种类组成、生物量、叶绿素含量变化以及底泥沉积物中叶绿素......
2000年7月,样品采自珠江口到东沙岛西南部海域的一个断面,并增加台湾浅滩上升流站位一个,主要分析了叶绿素。生物量和初级生产力的粒......
2016年3月对西太平洋马里亚纳区域M2海山浮游植物粒级结构和分粒级初级生产力进行了观测,同时结合温度、盐度和营养盐浓度,研究了M......
根据2005年4—5月(春季)、8月(夏季)和11月(秋季)对大亚湾大鹏澳海区表层的现场调查结合营养盐加富实验,探讨了不同季节硝态氮(NO3^-)、脲氮......
根据2016年8月20日-8月26日的调查数据,分析了东海北部(122°-127°E,30°-33°N)浮游动物粒级结构的分布特征与多样性,初步研究了......
1引言巽他陆架(Sunda Shelf)位于南海南部,是世界上最宽的大陆架之一。南海通过巽他陆架上的马六甲海峡、卡里马塔海峡和加帕斯海峡......
通过2011年4月和8月利用“科学三号”考察船在黄、东海海域开展的春、夏季综合调查。研究了黄、东海浮游植物粒级结构的分布格局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