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年砖相关论文
弘圭山,白族语称为outgvf,也译作宏圭山、洪圭山或红龟山,位于苍山十九峰之一的五台峰麓。近年来,在弘圭山陆续发现了一批汉晋时期的砖......
1987年7月东阳县李宅镇砖瓦厂在用推土机取土用泥时,发现三座花纹砖室墓。我县文管会赶到现场调查时,只剩凸字形纪年墓一座,四周......
我国自秦汉以降建筑墓室的材料主要使用陶砖。汉代砖室墓流行,汉人除了在砖上模印大量花纹以外,还模印或锲刻许多文字,这些文字或......
在我们的收藏柜上,摆放着一千多匹汉代画像砖,它们是我们40多年来的成果。每一块画像砖,我们都能讲出一则故事来。 我们生活在四川......
2013年1-6月,南京市考古研究所在栖霞区新合村狮子冲发掘了两座南朝大型砖室墓.两墓东西并列,东南距狮子冲石刻约400米.两墓规模庞......
<正> 一九八○年九月,赣州博物馆根据赣县白鹭公社干部刘生机同志反映的线索,于公社北三里许的官村营发现了南朝时期的纪年花纹砖......
<正> 一九八一年五月,江西省文物普查试点工作队在九江县的赛城湖(七里湖)一带,发现了古代的寻阳城址,当时,正是雨季,湖水浩瀚,难......
<正> 浙江省地处我国东南,长江下游南岸地区。两汉时期分属会稽郡(东汉顺帝永建四年分钱塘江以北地区置吴郡)和鄣郡(西汉武帝元狩......
<正> 众所周知,中国的方块汉字是一种古老而又经过多种演变的文字,研究者均认为重点在中原,孰不知四川是研究中国汉字演变的宝地。......
<正> 1973年4至5月,江宁县六郎、铜井公社出土一批文物,其中绝大多数是青瓷。六郎公社出土的有青瓷香薰、青瓷狮和青瓷镇墓兽等,及......
<正>一、保山坝的开发和蜀汉墓的发现 据《后汉书》、《续汉书》、《华阳国志》等古籍记载,远在保山坝东西两面的大理。腾冲等坝......
<正> 1991年11月17日,房县军店镇羊峪管理区郭家庄农民郭安国等在为村小学修建厕所时,发现一座砖室墓。当即停止施工与我馆取得联......
<正> 1973年3月,房县城关镇反帝街向阳大队(距县城中心约2.5公里)社员平整土地,在相距约0.5公里的两地,发现一些古墓,我馆闻讯后,......
1987年9月,凤台县城北建筑公司三队,在古城大市场为县农林局建楼开挖地基时,发现了一座西晋永宁二年(公元302年)纪年墓,我们前往......
1987年12月,广东省始兴县农科所在老虎岭开山种果时,群众挖柑穴挖出一批古墓葬。县文化局长庞海清得悉后,即指派笔者赶至现场。为......
【正】 1984年冬至1985年春,当地社员在虎头岭上取土制砖,暴露出三座古墓葬。1985年7月,我们对这三座墓进行了清理。墓葬编号为85r......
1995年2月,灵山县博物馆工作人员到县城东南4公里的新圩镇塘村进行文物调查时,征集到了8件东汉熹平纪年砖。现介绍如下。 砖8件。灰白色,不甚......
【正】 黄山南朝墓,位于纪南区郢东乡黄山村一组,西北距楚故都纪南城约5公里,西南距荆州城约6公里(图一)。1983年11月,村民在一个......
【正】 1984年3月,因"吴家园"水库工程需要,在该县灵溪区藻溪公社南山取土时,发现古代墓葬数座。我处闻报后,于3月16日随同县文化......
【正】 姚家港是枝江县境内靠长江北岸的一个码头,在枝江县城与枝城之间,这一带地处丘陵(图一)。1974年3月,县砖瓦厂在取土过程中,......
<正> 1984年8月,村民吴家驹等在县城西门外约350米的宝珠山县自来水公司基建区内,发现一座古墓,我们赴现场后,墓顶和墓壁已基本铲......
<正>1永和九年岁在癸丑十月长33.5cm宽16.8cm厚5.7cm浙江绍兴出土2永和二年(反书)长30.5cm宽15cm厚4.5cm浙江余姚出土3永和三年岁......
<正> 1966年2月间,句容县石狮公社后辛大队孙西村贫下中农在平整土地过程中,发现一座西晋墓葬。我院闻讯后,曾赴现场作了调查和清......
<正> 一 1973年3月,金坛县白塔公社社员发现一座古墓,位于儲王庄南三百米的金竹墩。该墓是砖室结构,有墓道、甬道、墓室三部分,均......
<正> 1983年12月及次年1月,我县西公村群众在平地时,发现古墓两座。我馆得报后,即派人前往清理,现将清理情况简报如下。一、墓葬结......
<正>宁绍平原地处浙江东部,行政区划主要包括今宁波和绍兴两地。历年来,在这一地区的余姚上林湖(今属慈溪)①、郑巷克山②、湖山牟......
<正> 1974年春,山东沂水县姚店子公社后城子大队社员在村北田间取土时,在离地表30厘米处发现一方铜印。该印正方形,边长2.3、体厚0......
2013年1—6月,南京市考古研究所在栖霞区新合村狮子冲发掘了两座南朝大型砖室墓。两墓东西并列,东南距狮子冲石刻约400米。两墓规......
<正> 1986年3月,灌云县陡沟乡张薛村一村民平整田地时,于地表下50厘米处,发现一座墓葬。我们闻讯后即到现场作了清理。墓为砖室结......
<正> 近年来,我馆配合工农业基本建设,先后在南京北郊郭家山清理了四座结构形制相同的古代墓葬。其中M1和M3出有东晋早期纪年砖。......
宋代的“漏泽园”,是我国古代国家官办慈善救助性质的公墓设施,解决国民“贫无以葬”的问题,形成制度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实行,影响深远,一......
<正> 四川地区所出土的大量汉代画像砖和画像石,其历史的和艺术的价值早已为人们所公认,海内学者已作了大量研究。伴随着画像砖和......
<正> 新都县文物管理所在新民乡梓潼村发现 汉代墓葬群。该村在新都与新繁之间,距县 城西北15公里。1987年6月文物普查时,我 们对......
1979年9月,南京市江宁区殷巷砖瓦厂在取土过程中发现一座古墓。我馆闻讯后对之进行了清理,编号为79JYZM1(简称M1)。从墓壁上的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