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对自我相关论文
在普遍追求“自我”的当下,不少青年剑走偏锋,要么把特立独行当成自我个性的抒发,要么深陷哗众取宠一味附和他人喜好难以自拔。然而,这......
在2014年9月1日的开学典礼上,作为唯一教师代表发言的我,当着全校师生的面,对我班学生说“我爱你们”。我之所以说我爱他们,是因为我真......
海德格尔在《康德书》中将先验想象力解释为感性与知性的共同根。对共同根的关注实际上在18世纪心理学关于力的多元论和一元论的持......
本篇论文试图从费希特早期知识学体系的源起的分析,和从康德批判哲学到费希特知识学的发展脉络的梳理,以及对批判哲学与知识学的主要......
康德哲学因其“自在之物”的赘疣及将认知、情感、欲求诸先验机能“单纯并列”的致思格局,引发了其后的康德主义者们重新塑造“先......
约翰·哥特利勃·费希特(Johann Gottieb Fichte,1762-1814)是继康德之后反映法国革命的德国理论的第二位代表人物.1762年5月19日......
对于"绝对"的寻求是哲学或者说形而上学的本质倾向,"绝对"也就是无条件的起点和超越性的存在。德国古典哲学对于"绝对"的理论也是一个发......
在费希特思想中,正义理念的先验基础即绝对自我不是本原意义上的上帝,而是实践理性化、道德化的上帝,实践理性赋予了人类思考正义问题......
学界通常认为,费希特和谢林(在前者的影响下)都是在其哲学的起步阶段就建立了一种关于“绝对自我”的学说。本文试图表明,费希特在......
魏晋玄学是中国古代思想史上的一道独特风景,王弼和郭象則是魏晋玄学发展史上对峙的双峰。因此,对他们思想的比较研究,对于加深对......
在德国古典法哲学发展史上,费希特最早明确地提出了法权演绎的学说。他基于知识学的立场,在《自然法权基础》中明确地对相互承认学......
理性是康德哲学的核心内容。康德将理性视为人的先天倾向,一种追求绝对整体和无条件起点的路径。在理论理性中,这种倾向将人带入二......
从时间观念入手,是探讨自我问题的一个主要方面。西方思想史中的时间观念分为不同的流派,因而也产生了不同的自我观。从巴门尼德经......
荷尔德林的小说《旭培里昂,或希腊隐士》中阿拉班达精神形象具有多重隐喻。首先,从阿拉班达提及的柏拉图《政治家篇》出发,追溯人......
以理性来反思和评判一切,这是整个德国古典哲学的基本特征之一。费希特的知识学认为,思维与存在不过是理性自身固有的两个系列,一切都......
哲学作为一种高度抽象的知识 ,始终与绝对为伴 ,考察绝对概念的内在发展过程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绝对一词经过古代哲学的洗礼 ,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