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派市民相关论文
老舍先生的《四世同堂》创作于1944年。作品采用市民的视角,从发生在北京小胡同中的事件反映了沦陷时期的北平众生相,在具体的琐事中......
摘要:老舍出生于北京市民阶层,他给我们留下了非常多的优秀作品,在他的众多作品中那些鲜活的市民形象让我们感触很深。不同的市民形象......
长篇小说《四世同堂》,是老舍反映抗战的扛鼎之作,也是现代中国文学中最优秀的抗战文学作品,其中以祁老太爷为代表的老派北平市民......
<正>老舍的《茶馆》自从发表、搬上舞台以来,有关"葬送三个旧时代"的创作意图已得到学界的公认,但是,也有人认为,"作者的情绪是在......
<正>"京味"作为一种风格现象,包括作家对北京特有的风韵、特具的人文景观的展示及所注入的文化趣味。老舍以其鲜明的创作个性和特......
在中国现代史上,文学与大学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在相当大的意义上,可以说中国新文学诞生于大学。在现代文学史和现代大学史上,一......
<正> 一从1923年在《南开季刊》发表《小铃儿》开始,到全国解放前夕,老舍先后创作了六十多个短篇,分别收入《赶集》、《樱海集》、......
<正>老舍童年时期形成的满族文化情结,会采取心理固着的潜在无形方式中,寻求曲折隐晦的表达自己的机会,反映在老舍整个解放前的创......
【正】 我不得不使用如“商业文化”、“建筑文化”一类较大的概念于具体的现象分析,这也是论证中难以避免的语言问题。北京小说所......
老舍在其小说中成功刻画了"老派市民"形象。这些市民思想愚昧,夜郎自大,墨守成规,保守庸俗,苟安懦弱。作者通过对他们的描写,展现......
<正>1985年8月,抗战胜利40周年之际,根据老舍原著改编的28集电视剧《四世同堂》被搬上荧屏,创下当年收视率高峰。时隔24年,在一波......
论老舍创作的文学史地位温儒敏老舍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独特地位与价值在于他对文化批判与民族性问题的格外关注,他的作品承受着对......
老舍先生创造的"市民世界"是丰富多样的,在他的笔下有"老派市民形象"、"新派市民形象"和"城市贫民形象"等几种不同的人物系列。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