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泻性贝类毒素相关论文
近年来,贝类毒素食物中毒事件频发,给人们的健康带来严重威胁,同时也造成了极大的财产损失.贝类毒素食物中毒已成为国内关注的重点......
本文主要从腹泻性贝类毒素Diarrhetic Shellfish Poisoning(DSP)的种属来源、结构、性质、中毒症状、毒性机理和贝类毒素检测方法......
为评估我国南海海域分布的一株产毒底栖型利玛原甲藻(Prorocentrumlima,HN45株)的潜在风险,在不同温度(20℃、25℃、30℃)和氮、磷......
为解决贝类产品检测实验室严重缺乏贝类毒素标准样品的现状,保证小鼠生物法及酶联免疫法等腹泻性贝类毒素检测结果的准确,可靠和可......
目的通过检测大田软海绵酸(OA)对HL-7702肝细胞的F-肌动蛋白的解聚作用,建立腹泻性贝类毒素(DSP)的荧光检测法。方法使用鬼比环肽......
为了保证小鼠生物法、荧光衍生法、质谱法等对腹泻性贝类毒素检测结果的准确、可靠和可比,以紫贻贝为基体,采用添加法研制了一种含......
腹泻性贝类毒素(Diarrhetic Shellfish Poisons,DSP)是海洋中藻类或微生物产生的一类脂溶性次生代谢产物,被贝类滤食后在其体内性质非......
在江苏及浙江共5个地点采集了8种贝类,使用四甲基氢氧化胺和9-氯乙基蒽衍生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样品的大田软海绵酸含量。结果表明......
介绍了腹泻性贝类毒素的毒性、检测方法及其对用小白鼠分析法检测腹泻性贝类毒素的误差来源进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1)检测过阳性样......
摘要 [目的]以文蛤中的腹泻性贝类毒素大田软海绵酸贝类毒素(OA)、鳍藻毒素-1(DTX1)、鳍藻毒素-2(DTX2)为研究对象,建立腹泻性贝类毒素的......
大田软海绵酸(OA)是腹泻性贝类毒素(DSP)的主要成分,其藻源分布广,在我国引发的中毒事件最多,危害最大,已被列为最重要的食物中毒之一,而我......
针对海洋水产品腹泻性毒素检测问题,设计了一种新型的基于细胞阻抗传感器(ECIS)的毒素快速检测分析系统。相对于传统的毒素检测方......
连续2年在浙江省内11个地(市)的消费市场中采集了日常食用量最大的泥蚶、缢蛏、花蛤等品种的贝类,用小白鼠生物法作初筛,液相色谱-串......
对2006年和2007年南海海域23个重要养殖水域牡蛎体中腹泻性贝类毒素(DSP)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甲子港、唐家湾、镇海湾、安埔港、防城......
应用美国ABRAXIS腹泻性贝类毒素(DSP)试剂盒对广西钦州和防城港海域近江牡蛎各20个样品、北海海域文蛤20个样品进行了ELISA法DSP检测......
本文阐述了腹泻性贝类毒素的来源、化学结构及其毒性,对已有的该毒素的定量分析方法进行了剖析,并对腹泻性贝毒分子生物学研究进行......
介绍了对腹泻性贝类毒素(DSP)的检测方法、判断标准和近年来对国内产区贝类污染DSP的检测情况。结论:腹泻性贝类毒素在国内贝类产区分......
目的:对福建省福鼎市2011年一起进食紫贻贝引起腹泻性贝类毒素中毒的爆发疫情进行调查处置分析,为今后预防和监管提供依据。方法采用......
我国是贝类产品养殖、生产大国,2014年牡蛎养殖面积已达12万公顷,总产量超过380万吨,已经占全球牡蛎总产量的80.37%。太平洋牡蛎(O......
腹泻性贝类毒素(diarrhetic shellfish poisoning,DSP)是以大田软海绵酸(okadaic acid,OA)及其衍生物为代表、摄食后可产生以腹泻......
近年来随着我国工业化的进一步发展,海洋污染日益严重,赤潮频发,越来越多的海洋污染物及其产物在海洋水产品体内富集,对我国人民的......
基于腹泻性贝类毒素(Diarrhetic shellfish poisoning,DSP)的主要成分大田软海绵酸(Okadaic acid,OA)及其衍生物对蛋白磷酸酶2A(Protein......
期刊
ue*M#’#dkB4##8#”专利申请号:00109“7公开号:1278062申请日:00.06.23公开日:00.12.27申请人地址:(100084川C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申请人:清......
腹泻性贝类毒素(diarrhetic shellfish poisoning,DSP)是一类由海洋甲藻产生的赤潮藻毒素。本研究比较了小鼠生物法与酶联免疫吸附......
为了揭示我国海产贝类腹泻性贝类毒素的污染状况,提高贝类毒素的监测和管理水平,确保海产品的食用安全.从2007年11月至2008年10月在深......
目的调查福建省市售水产品中腹泻性贝类毒素(DSP)、河豚毒素(TTX)的污染状况。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对样品中的腹泻性......
目的建立织纹螺组织中3种腹泻性贝类毒素(diarrhetic shellfish toxins,DSTs):大田软海绵酸(okadaic acid,OA);鳍藻毒素-1(dinophy......
建立贝类中腹泻性贝类毒素的免疫亲和净化-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分析方法。样品采用80%甲醇溶液提取,选择磷酸盐缓冲液与提取液(4∶1,......
本研究根据固相吸附毒素跟踪技术(Solid phase adsorbent and toxin tracking,SPATT)原理,在牡蛎养殖区内,利用HP20大孔吸附树脂对......
本文描述了腹泻性贝类毒素的特性,给出了已知的9种毒物成分的化学结构式及不同毒物成分的毒性大小及毒理效应、对已有的该毒素的定量......
该文综述了目前国内外关于麻痹性贝类毒素和腹泻性贝类毒素的主要检测方法,如小鼠生物法、高效液相色谱法及相关联用技术和免疫测......
在世界范围内,由赤潮毒素引起的人员中毒和死亡事件屡见不鲜,其中以麻痹性贝毒(Paralytic Shellfish Poisoning,PSP)和腹泻性贝毒(Dia......
慢原甲藻鉴定的报道不仅少见也存在分歧,其产毒特征也因不同地理种而存在差异,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应用与毒素分析相结合进行分析的......
黄海海州湾海域是中国重要的贝类养殖区之一,为阐明该海区腹泻性贝类毒素的组成成分及含量水平,保障贝类食用安全,应用固相吸附毒......
近年来福建省由误食染毒的双壳贝类而引起的中毒事件频发,严重影响海产品的质量及消费者的食用安全性。因此,本试验首先建立了双壳......
近年来由误食染毒的贝类引起的中毒事件呈现出不断增多的趋势,但我国至今尚未建立起完整的贝类食用安全监控体系,对市售贝类的贝类......
20世纪以来,赤潮在世界范围内频繁爆发,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渔业、滨海旅游业以及人类的健康,并破坏海洋生态系统。同时由赤潮毒素引......
目的了解各国腹泻性贝类毒素管理控制现状以及我国腹泻性贝类毒素监督管理方面的不足,提出完善我国法规管理体系的合理化建议。方......
腹泻性贝毒(Diarrhetic Shellfish Poisoning, DSP)导致的人类中毒事件在沿海各国经常出现。我国目前虽然尚未有DSP中毒事件的报道......
建立了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级杆质谱法检测贝类中腹泻性贝类毒素大田软海绵酸(OA)的方法。样品均质后经85%甲醇水溶液提取,HLB固相......
本文分析和评价舟山嵊泗养殖贻贝中腹泻性贝类毒素(DSP)和麻痹性贝类毒素(PSP)的含量现状,并对污染状况进行评价。分析结果表明:舟......
目的:了解2011-2014年深圳市贝类产品的生物毒素污染状况。方法:采集2011—2014年深圳市6个区386份23种贝类样品。依据相关标准用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