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秉琦相关论文
一、前言拙文《红山文化渊源探讨》,从陶器、聚落、生产工具、玉器、埋藏习俗五个方面探讨了红山文化的渊源问题,其观点是红山文化......
<正> 1997年6月30日,苏秉琦先生因病去世,考古学界无不为之震惊与悲痛! 从此,考古学界失去了一位为建立具有中国特色考古学科理论......
<正> 一1991年在湖南潭县出土了一件蟠龙玉雕,为乳白玉质片雕,龙体蟠曲,其龙首似“猪首”而戴繁复冠饰,双足盘于腹下,“猪龙”表明......
运城盐湖畔的池神庙。上图:万荣县后土祠里的秋风辞碑。下图:盐湖硝花。 我们的国家被称为中国,但是很少有人去研究“中国”这两个......
该文着重探讨了以顾颉刚、李济、苏秉琦为主,兼及夏鼐、张光直等的学术事功,以及他们为建立有中国特色的考古学理论流派所做的贡献......
一、现阶段是发展中国考古学的黄金时代中国考古学起步比较晚,比欧洲晚了八九十年。从上世纪20年代到现在不过八十多年,中间又有抗......
2014年出版的《陕西考古会史》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它首次详细描述了民国时期陕西考古会的发展历史。本文利用陕西档案馆所藏的陕......
“古国”是苏秉琦先生于1985年在辽宁兴城考古座谈会上作的以《辽西古文化古城古国——试论当前考古工作重点和大课题》为题的讲话......
新中国成立后,在马克思主义统一指导下,不同学术观点和研究取向之间的互动讨论非常热烈。在考古界,以夏鼐为代表的"实证派"和以苏......
2017年月5日,张忠培在北京逝世,享年83岁。从考古大家苏秉琦的弟子,到吉林大學考古专业创始人,再到故宫博物院院长,他的一生曾有过几种......
5000 years ago, three ancestors of the Chinese culture gathered in Zhuolu county, Hebei province at the same period to m......
一、从全新的视角认识北朝文化rn“从全新的视角认识北朝文化”,是我国著名考古学家苏秉琦先生提出的命题。苏先生自20世纪80年代以......
“如果没有苏秉琦先生破译三星堆‘天书’,就没有三星堆两个祭祀坑的发现.”近日,在“三星堆与世界上古文明暨纪念三星堆祭祀坑发......
拉祜族今天是云南省特有民族,但追溯族源,多数学者认为她来自中国西北,与西南很多少数民族一样,有着共同的北方祖先。拉祜族的发祥......
我国虽然20世纪30年代,就有考古学家开始了公共考古意义上的启蒙探索实践,到50年代初,已故著名考古学家苏秉琦先生提出"考古学大众......
以牛河梁规模宏大的坛庙冢遗址群为中心的红山文化是中华五千年文明的象征,也是中华古文化"直根系"的实证。"直根系"的观点由苏秉......
乌兰察布蒙古语的原意是红山崖口,是大窑文化、仰韶文化、岱海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也被考古学家苏秉琦先生誉为"太阳升起的地方",这......
苏秉琦先生曾对以红山文化为代表的辽河流域古文化进行了一系列的考古调查和研究,为完善自己的学术思想,提出区系类型理论、国家发......
<正> 一、晋文化研究的缘起晋文化作为一个考古学文化来研究,是七十年代初,我陪苏秉琦先生踏查沁水县下川旧石器遗址时由苏先生提......
苏秉琦先生是我国著名的考古学家,也是新中国考古学的奠基人之一。纵观苏秉琦先生的学术思想体系,其考古学文化区系类型理论的建立......
苏秉琦晚年围绕"国家起源和民族文化传统"这一研究探索的核心内容,创建起一个有关中国国家起源与发展的全新的学术体系。这始自197......
本文作者回忆了上世纪八十年代与苏秉琦先生的几次接触与感受。苏先生在他76岁高龄时,仍然不以用考古学研究成果完成重建中国史前......
这里说的五帝时代,指的是司马迁《史记·五帝本纪》所记载的黄帝、颛顼、帝喾、尧、舜生活的时代。这段历史是中国历史的源头,从汉......
苏秉琦先生是我国著名的考古学家,新中国考古学的奠基人和考古教育的主要创办者,在苏秉琦先生几十年的考古生涯中,主持或参与了多个著......
本文以徐旭生、苏秉琦和石璋如三位学者为中心,回顾了1949年以前学术界在先周文化探索领域所取得的成绩。徐旭生开陕西考古的风气......
本文从查海和牛河梁两处遗址出发,系统地梳理了苏秉琦先生关于玉器方面的相关论述,指出苏先生由辽西地区史前玉器的内涵中所提升出......
苏秉琦先生是中国公众考古事业的先驱,本文回顾了他考古学公众化思想的形成与发展。他的这种思想缘起于上世纪50年代,发展于80年代......
从学术史的角度考察“长城地带”这一概念的形成过程,觉察到最初为考古学者所习用和不断添注研究内容,后来被其他学科接受并广泛采......
西辽河地区是苏秉琦先生一直关注的考古学文化区,他的许多考古学思想理论受这一地区考古发现的影响,同时又指导本地区考古学事业的......
《中国通史·远古时代》一书书稿的完成 ,为苏秉琦正式提出重建中国史前史创造了条件。他将研究中国文明起源作为研究史前史的一把......
《中华文明的新曙光》、《文化与文明》和《华人·龙的传人·中国人———考古寻根记》等3篇论文 ,分别代表苏秉琦在 2 0世纪 80年......
从考古学角度研究中国古史,是苏秉琦晚年学术研究的主要奋斗目标,但明确提出考古学研究要直接面对中国古史,则是在他论述了重建中......
期刊
苏秉琦在 1 986年全面投入中国文明起源的研究 ,与 1 985年中国考古学会第五次年会的召开、夏鼐的《中国文明的起源》一文在国内公......
苏秉琦在1992年9月以后,对燕山南北地区文明发展较早而衰败亦较早的原因、传说的五帝时代事迹的地域与中原地区的古国、对"五胡乱......
李济、苏秉琦、邹衡三位考古学家及其代表作对中国考古学史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三位先生及其代表作中所体现的考古类型学方法的异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