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作宾相关论文
《新获卜辞写本》及其后记,是第一本科学发掘殷墟所得甲骨的著录及研究著作,历来鲜有学者专门研究。本文从选著的392版甲骨入手,探......
如果说西南联大是民国高校教育的杰出代表,那么中央研究院则浓缩着民国学人群体的铮铮风骨。 曾有人如此评价鼎盛时期的中研院,“......
1950年9月5号,我到中科院考古所(即今天的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报到的这个日子,我一辈子都记得很牢。我当时进单位时,手续并......
2014年出版的《陕西考古会史》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它首次详细描述了民国时期陕西考古会的发展历史。本文利用陕西档案馆所藏的陕......
商王武丁时期,依癸未夕-甲午夕-壬申夕-己未夕皿庚申-乙酉夕排序的宾组5次纪日月食卜辞,是目前已知的殷商时期可据以天文定年的最确......
梁启超、钱穆曾分别在20世纪20年代和30年代写下《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的著作①。如果按照他们的说法,把历代中国知识分子对史学......
1950年12月,一代国学大师傅斯年逝世后的第3天,一群好友和学生依旧围坐在奠堂,久久不愿离去。俞大彩被这份真情所感动,哽咽地講起丈夫......
甲骨文书法的发展与甲骨文的研究密切相关。广义上的甲骨文书法指出土的殷商甲骨写刻文字,狭义上则指书法家用毛笔创作的甲骨文书法......
福建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字学学科的历史可追溯到1907年清宣统帝师陈宝琛创办的福建优级师范学堂以及稍后的协和大学和华南女子文理学......
从90年前董作宾研究歌谣和顾颉刚研究孟姜女传说那时候起,我们就知道民间口头作品存在许多异文.但那个时代对异文的比较和解释基本......
甲骨文距今已经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了,是我国最早的、成熟和系统化的文字。从书法艺术上看,甲骨文书法现在已经是非常成熟的书法种类......
王献唐与董作宾的学术交谊贯穿于20世纪30、40年代,两位学术巨擘基于山东古迹研究会相识而相知。在这一学术机构运作期间,他们共同......
本文通过介绍最近在秦俑博物馆展出的“董作宾先生手稿墨迹暨董作宾商文化学术研究展” ,主要探讨了董作宾先生在甲骨学、考古学方......
缀合版摹本(见图)二、著录号及说明(1)A:《合集》36491。B:《合集》36486。(2)A:《合集》30113。B:《合集》30094。(3)A:《合集》24401。B:《合集》24311。(4)A:《合集》16641。B:《合集》16760。.........
顾颉刚与董作宾都是著名史学家。顾、董交往持续三十多年,两人学术思想关联甚深。董氏步入史坛之初,与顾氏在"民史建设"领域多有合作......
甲骨学学者中成就最为卓著的,是学界盛称的"甲骨四堂"——罗雪堂(振玉)、王观堂(国维)、董彦堂(作宾)、郭鼎堂(沫若)。其中,贡献最......
众所周知,以田野调查发掘为基础的近代考古学发祥于欧洲,以后才普及推广到世界各地。作为一门科学,考古学有一套完整、科学的理论和操......
中国老一辈文物、考古学家如董作宾、容庚、商丞祚等先生本身也是书法家,王振铎先生也是其中一位,不过王先生的作品存世很少.文化......
【正】 甲骨文"帚"是个常见字,象扫帚形。在甲骨文中这个字常置于人名上,和本义无关。"帚"在甲骨文中作何讲,很长时间没有弄清楚。......
略论台湾、北京、美国的三本《清明上河图》孔庆赞反映汴都盛时伟观的风俗画长卷《清明上河图》(以下简称《上河图》)是我国画坛奇葩......
在上世纪之末,安阳发现了震动世界的珍宝,那就是三千年前商代王室的遗物,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甲骨文。我国从此创立了一门崭新的......
通过对干支字演变的比较研究,发现花东甲骨文天干字中的"戊"(■)和地支字中的"寅"(■)、"申"(■、"戌"(■)与甲骨文第一期到第五期......
自1943年殷墟第9次发掘之后,董作宾把主要精力用在前9次发掘所得甲骨文的整理与研究中。据统计,前9次发掘共得有字甲骨6513片,经过墨......
董作宾先生是我国殷商学的巨擘.在治殷商学的同时,他也有着多种艺术实践,留下了清晰的审美创造印迹.他的文艺思想同他的史学思想一......
【正】1918年8月。在来到美国克拉克大学求学的又一批新生中,几个带有东方面孔的身影在以白色人种为主体的人群中显得格外显眼。好......
南水北调源头的南阳,在西汉就以发达的农业和工商业“富冠海内”,是列侯士大夫争相谋取寄食之所。东汉时由于“帝乡”、“南都”的特......
蛊,最早见于殷墟甲骨文。有疾齿,唯蛊虐。(董作宾主编《小屯·殷墟文字乙编》7310片)贞,不唯蛊?(刘鹗:《铁云藏龟》12.3)(有)......
1930年,中央研究院史语所与山东省政府合组"山东古迹研究会"。研究会成立之初,即与国立青岛(山东)大学达成合作培养考古人才的协议......
五四歌谣运动中,以沈兼士、钱玄同、魏建功等一批语言学家为代表的学者,他们以《歌谣》周刊为阵地,对于民间歌谣进行了语言学视角......
本文对殷墟第四次发掘出土于E16坑的甲骨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研究。介绍了E16 坑甲骨出土的概况;对该坑出土的全部甲骨进行了详细的分......
董作宾所著《甲骨文断代研究例》,是甲骨学史上的著名论文,甲骨文断代研究的奠基之作。本文作者曾数度研读董文,得益至深,偶有所见,信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