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印度洋相关论文
海洋科考是人类认识海洋的基础,对人类探索生命起源、研究地质演化过程以及开发利用海洋资源有着重要的意义。但是由于人类无法随......
在超慢速扩张的洋中脊区域,广泛发育的拆离断层将幔源橄榄岩大规模拆离到海底表面,上升出露的橄榄岩发生蛇纹岩化作用,极大地降低......
为提高大眼金枪鱼(Thunnus obesus)延绳钓渔情预报模型的预测能力,本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深度卷积嵌入式聚类(DCEC)的海洋环境时空......
印度洋的海温异常变化会对包括我国在内的诸多地区的气候产生重要影响。近几十年中,印度洋的海温整体表现出强于其他大洋的增暖趋......
南印度洋庞大的厄加勒斯洋流系统,实现了热带印度洋与南大西洋的水体交换。厄加勒斯回流强弱的波动与印尼穿越流有关。由于浮游有......
国际儿童节(International Children’s Day)定于每年的6月1日,是为了保障世界儿童的生存权、保健权、受教育权和抚养权,反对虐杀......
在这位大洋科考中中国首位女性首席科学家领导的行动中,全球首次在西南印度洋发现热液喷口 2500米深的印度洋底暗无天日,一片......
热液流体在物理化学特征方面与周围海水存在较大差异,探测温度异常和浊度异常是寻找热液羽状流信号的重要手段。本文采用"大洋一号"......
利用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的9层大气环流模式(IAP9-AGCMⅡ)作了西南印度洋海温月异常对亚洲夏季风爆发影响的数值试验.试验结......
2014年11月25日至2015年3月16日,“蛟龙”号在我国西南印度洋多金属硫化物合同矿区执行2014-2015年试验性应用航次(中国大洋35航次)第......
2014年4月11日,“大洋一号”船驶离位于毛里求斯首都的路易斯港码头,奔赴我国西南印度洋多金属硫化物勘探区执行第四航段科考任务。......
中国是环太平洋国家中的重要成员之一。中国拥有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广阔的水域,拥有18000公里的大陆岸线、14000公里的岛屿岸......
西南印度洋洋中脊(SWIR)是超慢速扩张洋脊的代表,是海洋地学研究热点.本文从SWIR多波束水深数据、重、磁数据和地震结构等几方面,阐......
深海沉积物研究能够为海底资源开发利用提供丰富的信。息,对推动沉积学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以中国大洋科考20航次西南印度洋中......
为了评估DGS AT1M-3海洋重力仪的精度,首先通过分割的有效重力测线进行重力异常质量的内符合精度评价,得出该海洋重力仪测量精度符......
1月10日,荣获2019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的"超慢速扩张洋中脊热液硫化物发现与探测关键技术创新"项目揭示了超慢速扩张脊深部热......
本文通过构建克隆文库和基因测序的方法研究了西南印度洋真光层海水中固氮细菌nifH基因的多样性。从构建的2个nifH基因克隆文库中......
载着海参、海星、海百合等海底样品,“蛟龙”号载人潜水器从6684米的雅浦海沟深渊区回到海面,之后被回收至甲板。这是“蛟龙”号近日......
生活于海底热液区和冷泉区中的生物壳体能够记录所处海水的环境信息。本研究以西南印度洋脊(SWIR)热液调查区取得的藤壶壳体和美国加......
本文基于海底水深数据,制定了西南印度洋超慢速扩张脊新的海底构造地貌划分原则,将西南印度洋划分为7级构造地貌单元;并以该洋中脊......
本文利用尽可能多的观测资料和WRF-3.4.1模式(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 Model)对2012年1月19日至28日发生在西南印度洋上空......
印度洋经历过复杂的构造演化,其中3次重大的三联点和洋中脊跃迁、板块重组对印度洋现今构造格局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本文基于Gpla......
本文研究了西南印度洋底地幔热点-洋中脊交互作用与海台、海山形成的关系.先利用板块重构确定了西南印度洋区域中热点与洋中脊相对......
期刊
西南印度洋63.5°E热液区是在超慢速扩张洋脊发现的首个超镁铁质岩热液系统。对取自该区的热液硫化物样品进行了系统的矿物学和地......
本文选择西南印度洋脊49.6oE热液区为研究区域,对该热液区产出的矿石样品开展了矿物学、地球化学等方面研究,以了解超慢速扩张脊热液......
为了使科考数据的存储和管理适应未来科学考察动态化、多样化发展的需要,在全面分析多源科考数据特点的基础上,结合成熟的数据库管......
随着陆地金属矿产资源的日渐枯竭,深海多金属硫化物逐渐成为海洋矿产资源勘探的新趋势。文章介绍了全球主要海底多金属硫化物矿床......
分析了2011年1月西南印度洋叶绿素a的分布特征及其粒级结构,并结合水动力学环境和营养盐数据探讨了其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西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