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政相关论文
萧公权是二十世纪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史学家,他坚持学术独立,拒绝参加政治党派,放弃入仕从政的机会,站在客观公正的立场为中国......
[摘要]20世纪的中国历经竞争性、垄断性、合作性三种政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是中国近现代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摘 要 南京国民政府训政初期,国民党党治体制的法理模式并未在实际运作过程中得到较好的贯彻或体现,两者呈现出断裂的势态。究其主要......
1898年9月21日,慈禧重新训政—— 这意味着戊戌变法的失败。慈禧太后再次垂帘听政后,开始对戊戌党人进行整肃。因为清末革新思潮的风......
《联合政府与一党训政》于2003年初版,2004年被《南方周末》评为“年度推荐图书”,2011年,邓野耗费9个月的时间修订此书,删繁就简、厘......
[摘要]孙中山先生的宪政学说是一个完整的体系,但其中的保守性与激进性的冲突,把信奉孙文学说的国民党置于了左右不是的尴尬境地,在中......
查阅1929年10月21日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会第44次会议的记录,那次会上,通过了一项《各级学校教职员研究党义条例》,规定全国各级教职员......
《周易》云,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欲将“周易”申遗的东邻韩国可谓躬行自明。 60年前,韩国跌入当时世界最贫穷国家的行列;40年前,外......
胡适是中国最著名的自由主义者,他做梦都想着中国有一天能够实行欧美式的民主政治。1948年初,似乎这样的机会终于来了。因为蒋介石宣......
<正>该书讲述的是1944—1946年以国共关系为中心的中国政治史。在此前的20余年中,国共关系几经波折,这一次波折乃是最后一次。但值......
自古以来,中国人就有着做不完的梦,从庄子的蝴蝶梦、陶渊明的桃花源之梦到李白的游仙梦、苏东坡的赤壁梦,梦从来就没有断过。古老的大......
1944年5月至1945年2月的国共谈判,是一次中共主导下的、以联合政府为主题的、抗战时期国共最后一次谈判。此次谈判的主要特点是,背景......
照片是瞬间历史的记录,是历史记忆的载体,是历史细节的佐证。但往往照片的拍摄者未及时记录拍摄照片的时间、地点、人物姓名以及拍摄......
“九.一八”事变后爆发的民主宪政运动,以民族危机为背景,以救国为目的,持续时间相对较长。其评议内容全面而深刻,并围绕是否立宪......
本文对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训政体制进行初步探讨,以蒋介石为首的南京国民政府为了取得人民对它的信任,维护南京国民政府的权威性和......
现有对“训政”的研究普遍预设了一个专制的前现代中国与一个民主共和宪政的现代西方,以及中国应当并最终会过渡到西方政治模式的......
自古皇权就是神圣不容侵犯的,千百年来,为了登上皇帝宝座,弑父屠子、杀兄灭弟之事屡见不鲜,所谓天无二日,民无二主,权力就只能集中在一人......
南京国民政府训政时期党政关系的根本原则是"一党专政",具体形式表现为在中央实行"以党统政",在地方则实行"党政分开与合作".这从......
国民党开始训政后,在建立以党治国政治体制的同时在许多县筹备自治,并将中山县树立为全国模范县.中山县为此大张旗鼓地筹备自治,期......
运用政治发展理论的视角看待孙中山“军政、训政、宪政”的三阶段论具有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孙中山在二次革命失败以后,通过效仿苏......
国民的"不良人格"是民初共和政体夭折,专制政治死灰复燃的重要原因。孙中山痛心地抨击了国民"不良人格"对共和政治的消极影响,深刻分析......
乾隆秘密建储制度的确立成为之后清朝历代建储的“家法”,在三年的训政期间,宁愿重用和坤也不信任自己的儿子嘉庆。总之,乾隆在建储以......
在训政前期,国民党用党法规定中国是一党制度,所以,这个时期的治国方式是名副其实的直接党治。从形式上看,党和国分别有一套组织系......
训政思想是孙中山关于中国革命与建设思想中的重要内容。孙中山在这一思想中对训政时期的民主政治建设进行了全面规划和设计,这是对......
训政前期五院制下的监察院是行使弹劾和审计职能的机关;在党治之下,党义是指导监察活动的指南针,国民党可干涉监察活动,监察院的组......
地方党政矛盾是一个顽疾,国民党在训政前期曾力图消除它,并提出了各种措施和设想,但未奏效。对其进行分析,有助于我们对南京国民政......
训政并非近现代中国民主革命中的独特现象.是频见于东方国家的一种政治发展模式。作为一种政治发展模式,训政既有其自足的动力机制,也......
孙中山基于民国成立以后民主共和屡遭破坏的教训,指出革命除了破坏外,还包括建设,并提出了革命建设的概念,认为革命建设是训政工作......
孙中山作为我国近代伟大的革命家,其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成功的推翻了腐朽的封建王朝统治,并成功地建立起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
《再生》及其同人对政党与国家、自由与效率和政治民主与经济民主的问题探讨,更多地倾向于“调和”色彩,表现出不同于其他理论流派的......
清朝末代皇帝溥仪,年仅3岁即入嗣大统,登上皇帝的宝座。这是慈禧太后继光绪帝之后,又精心挑选出的第二位幼主,只因此子是慈禧妹妹之孙,......
<正> 解放战争时期,我国曾经有过两次政治协商会议。一个是由国民党召集的各党派的政协会以结束“训政”,成立联合政府;一个是由共......
国民党一党训政的政治体制随着抗战接近尾声,已经走到了穷途末路。抗日战争结束后,中国政治出现了两种政治力量及其代表的武装力量......
重庆谈判就其政治范畴而论 ,是国共围绕联合政府与一党训政的政治对立 ,展开的若干次对抗中的一个回合。中日战争结束之际 ,由于美......
南京国民政府立法院的理论构想源自三民主义及其派生的权能分别、五权宪法、党治和训政理论。这些理论深刻影响了立法院的立法理念......
1898年9月21日(农历八月初六),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再次训政,戊戌变法失败。从前,人们大多以为政变是因袁世凯告密而起,但后经考证,原来竞和......
国民党在大陆的训政是失败的,没有使中国走上宪政之路。国民党训政失败,既有现代民族国家建构和国民党政权制度化水平低等方面的客......
中国青年党是20世纪20年代崛起的重要政治势力,有“第三大党”之称。青年党与国民党发生过各种纠葛离合。国民革命军北伐前后,双方关......
批评认为孙中山的训政构想存在“实践困境”,实质上这是片面解读训政而导致的错误推论。孙中山的训政理念以通过地方自治养成民主政......
深入探讨了南京政府推行"地方自治"的动因.指出南京政府热衷于推行"地方自治"的动因主要有三:直接动因--附会孙中山的建国理论;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