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学主张相关论文
经历了明清易代历史剧变的李驎,是兴化李氏家族的重要成员。入清后虽考取廪生,但遗民情结深厚,后以布衣终老。李驎的文学创作涵盖......
邢昉不仅是明末清初之际活跃于江南诗坛的重要诗人,而且是明末金陵社集活动的中坚力量。邢昉一生致力于诗歌创作,希图力振“风雅”......
慕寿祺是近代文史学家,陇上学界泰斗,甘肃辛亥革命的领袖人物。其一生枕经葄史,学贯文史哲;教书育人,桃李满陇上;廉洁奉公,一心只......
选本是文学作品传播的重要载体之一。由于承载文学批评的特殊使命,近年来学界对选本关注颇多,研究成果丰硕。明末清初是重要的社会历......
张綖是明代中叶重要的文人,诗学词学都有着不俗的造诣,主要作品有《诗馀图谱》和《张南湖先生诗集》,另有杜诗研究著作《杜工部诗......
康熙三十九年(1700)进士及第的江苏昆山文人徐昂发是“江左十五子”的重要成员,在清诗由初期向中期发展转变的过程中,徐昂发等人起......
乐钧是清朝乾嘉时期的著名诗人。他一生喜游历山水,且博览群书,热爱文学创作,著述颇丰,今存《青芝山馆全集》,其中包括古、近体诗......
费锡璜是清初诗人,祖籍四川新繁,后其父费密因战乱举家迁至扬州,并定居于此。费锡璜的诗歌创作在当时康熙诗坛上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威廉斯长篇史诗《帕特森》以其独具匠心的城市书写,烛照美国社会和个体生存之种种痼疾。本文尝试以"跨艺术想象"和城市书写的"游荡......
宋湘是清代乾嘉时期岭南著名诗人,诗人论诗力避门户之争,不囿于一家之见,主张“我诗我自作”,抒写真情实感,倡导风格多样化;宋湘的诗歌创......
《春天和一切》是威廉斯的诗歌和散文集,书中收录了诗歌27首,散文12篇。这部作品不仅在诗歌体裁、主题和语言形式上大胆创新,更是巧妙......
创刊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他们》被称为中国当代诗歌的“三大民刊”之一。作为与《今天》、《非非》相并称的重要刊物,《他们》对......
乾嘉时期,岭南四家提出“张吾军”的主张,并在诗学理论与诗歌创作实践上进行积极的探索,以期岭南诗坛与诗坛劲旅比肩.这是岭南诗坛......
陈超(1958—2014)是《新诗评论》的编委成员和重要作者,在他因抑郁症辞世之后,本刊同仁决定编一辑“纪念专辑”,但也一致认为不必为纪念......
高启生活的元末明初,杨维桢在东南诗坛地位崇高,许多人以结识他或得其赏识为荣.但高启却与他没有交往,原因是他们在诗学主张和生活......
宋代史绳祖的《学斋占毕》虽非诗话专著,但多有论诗,有其独到之处。梳理、研究《学斋占毕》的诗学主张,发掘其诗学价值。
Althoug......
宋荦是清初诗坛上与王士禛并称的著名诗人,其诗歌创作延续时间漫长,成果丰硕.宋荦的诗歌创作大致与自己的生平经历相应,可以划分为......
高启生活的元末明初 ,杨维桢在东南诗坛地位崇高 ,许多人以结识他或得其赏识为荣。但高启却与他没有交往 ,原因是他们在诗学主张和......
美国当代著名诗人罗伯特·勃莱对中国晋唐山水田园诗情有独钟。他主要对陶渊明、王维及杜甫诗歌进行改写。中国古诗经过他的改写生......
河朔诗派是明末清初北方地区的文坛重镇。作为河朔诗派领袖,申涵光的诗学主张最能体现河朔诗派的特征。他主张性情说、发愤说,也主......
以<乐记>、<毛诗大序>为代表的汉代诗学,其本体论与价值论之间既有着尖锐的矛盾,又有着内在统一性.这种话语建构方式,是由士人的现......
本文从诗学渊源、对宋诗的态度两方面探讨了范当世的诗学理论主张后认为:范当世的诗学主张渊源于桐城派诗论,同时又与当时盛极一时的......
蔡仲光、毛奇龄是明清之际萧山文坛的杰出代表。二人少年相交,而后虽因遗民、贰臣的身份之别滋生矛盾,却并未决裂,他们在私人生活......
《论诗三十首》是中国古代论诗诗中里程碑式的作品。元好问在《论诗三十首》中,通过"以诗论诗"的形式,比较全面地表明了其诗学主张......
南宋诗话是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的宝库.南宋诗话具有创作的针对性、理论的探索性和体例的系统性特征.它阐述了许多重要的诗歌理论,本......
2009年3月,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个散文诗群体——“我们”散文诗群在北京成立,有力地改变了散文诗的边缘状况。它提出的“大诗歌”和......
1932年大型文学刊物《现代》在上海创刊出版,有力推动了现代主义诗潮的兴盛。现代诗派凭借极强的辐射力、包容性和创造性迅速取代......
本文将汉诗现代革命的首发运动命名为白话-自由诗潮,认为"自然主义"的白话诗风和"抒情主义"的自由诗风标志着它的两个发展阶段.在......
废名之诗名,向来被研究者所忽视.实际上,他禅意浓郁、中西融合的精短诗作,看重含蕴、专注自由的诗学主张,率性而为、追求美善的创......
本文对瞿秋白和鲁迅的诗学主张和诗歌创作实践作了全面比较;对他俩诗作的思想艺术评价以及数量、体式、写作时间等均作了细致的论......
清代乾隆诗坛呈现多元化格局,积历代而成的各种诗歌风格、诗学观念几乎无不一一重现。袁枚的“性灵”诗说突破传统藩篱,也体现了江南......
《摩罗诗力说》是鲁迅留日时期大力倡导文艺运动的一篇重要诗论,也是他对以拜伦为"宗主"的欧洲浪漫主义文学进行比较研究的开拓性......
该文从文学变异学的视角切入,探讨了郭沫若《英诗译稿》中的批注。这些简短的批注,真实地反映出了郭沫若对于诗歌创作的一些见解,......
澳大利亚学者臧温尼的研究成果《郭沫若的(女神)》是郭沫若去世前英语世界学者研究郭沫若的五篇学术论文之一。文中作者梳理了《女神......
杨万里“合神与圣”的诗学主张不仅以包融、博大的气度去对待诗歌传统,具有深刻的理论意义,而且还包涵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即在南宋严酷......
元好问的唐诗观,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1.在创作宗旨上,提出“以唐人为指归”之论:2.从雅正原则出发,表现出趋尚古雅的唐诗观;3.崇尚壮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