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光体相关论文
南社的酝酿、发展、高潮,直至余绪,都有吴江人参与。可以说,没有吴江人就没有南社,“南社文化”是吴江人文最耀眼的名片。 ......
1917年的南社唐宋诗之争,除了从诗学与政治的宏大层面考察外,也应当从具体细微的角度去认识。对胡先骕的诗词风格、南社内部的宗宋......
民国前期,中西思想碰撞、新旧文化交替,晚清以来形成的同光体、汉魏六朝诗派、中晚唐诗派、桐城诗派等复古的诗派依旧活跃诗坛,新兴的......
胡晓明《再认文学上海》说:“在上海住过多年的陈三立,诗才之大、诗功之深、诗艺之妙,置之李杜苏黄前,绝无愧色;而思想文化之复杂......
清末民初之际的同光体诗派在词体观念上一方面主张词体要上通骚雅,蕴有寄托,要能反映风人之旨,起到教化民众的作用;另一方面保持词......
清代中后期,山西寿阳祁氏是享有盛名的望族,与常熟翁家齐名,时称“南翁北祁”。前者的代表人物是翁心存、翁同;后者为祁韵士、祁藻、祁......
“同光体”是一个具有时代标签意义的文学史概念,学术界一般将光宣朝期间以陈衍、陈三立、郑孝胥、沈曾植等为代表的一批从事古体......
《金陵诗征续》刊刻于光绪间,立足于总结道咸以降的金陵诗学实绩,联系《金陵诗征》乃至《国朝金陵诗征》,便可纵览金陵古典诗学发展衍......
在明代七子派“诗必盛唐”的口号和创作实践之下,明中叶而后的诗坛完全为“盛唐之音”夸张地主导着,唐诗审美艺术对有明一代诗歌的影......
宋诗派理论力求于唐诗美学特征之外创新求变,“骨重神寒”说因此成为自觉的诗歌美学追求.这一理论源于政治诗学的传统,又融合屈骚......
最近因读张寅彭先生主编的六卷本《民国诗话丛编》,偶然见到范罕的《蜗牛舍说诗新语》,我一口气便来回读了数遍,真个是惊讶于聊聊......
近代著名画家陈师曾,又是同光体江西派著名诗人。其父陈三立是近代同光体大诗人,而师曾诗风逸于其父的西江家法之外。这是师曾在艺......
沈瑜庆是清末民初同光体闽派诗群中别开生面的大家,其诗学主张在闽派中独树一帜,诗歌创作则具有纪实性、个人化和生新化的艺术特征......
本文追溯了近代同光体诗派与有清一代桐城诗派的渊源与联系。以姚鼐为中心,梳理了桐城诗派的起源与理论核心,向前追溯到明末清初的钱......
夏敬观为同光体江西派著名诗人,专学梅尧臣,为同光体之后劲。其诗歌理论重学问,主张学古求变。诗歌抒发了对苦难现实的愤慨,诉写其内心......
陈三立诗文皆工,为“同光体”诗学领袖之一。近百年来,陈三立诗歌的研究从未中断,曲折前行,而且逐步成为学术的热点。梳理各期研究成果......
近代以来,日益迫切的家国救亡、文化危机感受,使诗歌载道、弘道的价值指向重新得以强调。宋诗派和同光体诗人通过对中国诗学的开山......
20世纪初的中国诗坛,同光体诗派与南社诗人团体在较长一段时间内双峰并峙。这不仅是诗学思想自身衍变的结果,而且也是具有文化意味的......
清末数年,同光体重要成员陈衍、陈宝琛、郑孝胥活跃于北京,他们身边因亲缘、地缘、学缘关系聚集了一批热爱宋诗的年轻人,随着这批......
陈三立之诗学旨趣,散见于其存世的各种文字之中。本文在辨析陈三立与同时代诗人创作理念的差异性的前提下,阐述了其诗学体系两个层......
对同光体与诗界革命派、南社的关系过往的研究存在着某种误区,对历史事实存在一定的曲解。由同光体、诗界革命派、南社的文学观念、......
陈衍与郑孝胥都是“同光体”诗歌的代表人物,又都是其中闽派的领袖,他们曾长期互相唱和论诗,主张“不墨守盛唐”,取径多元,追求个性,诗风......
成舍我因编辑关系卷入1917年中国诗坛发生的“朱柳论诗”公案,这一公案成为南社发展史上的重要转折点,宣告了南社的解体。表面的论诗......
因新文学成为主流以后所造成的文化阻隔,以致过去我们研究民国文学的视野受限,对当时旧体诗歌之创作,多有缺失。其实,在当时的知识......
黄濬是同光体闽派诗群后期的代表人物,他一方面师承陈衍,以宋诗为尚,但又在诗学旨趣上突过乃师,取径陈三立以上溯黄庭坚,隐然以一......
近代新旧之争中,陈三立在政治、文化、诗歌上都持保守主义的立场:对于传统,有着强烈的依恋感,强调变动中的历史延续性和渐进性。不过他......
同光体诗人与贾岛都生活于动荡的年代和混乱的政局中,有济世之志而无用志之机,这便是他们诗歌产生的相似的社会背景;而他们自身的......
20世纪以来陈衍研究主要可分为两个阶段。80年代以前,一些诗友诗歌、民国诗话、文学史以及南社为主的革命派,对陈衍的诗话、编纂、......
张之洞是近代诗坛一位有重要影响的人物。他以封疆大吏身份礼贤重才,却与所举用的同光体诗人产生龃龉,原因在于张之洞主张雅音,与同光......
【正】 以“林译小说”名世的近代著名文学家林纾,虽然没有写过系统的诗歌理论著作,但在文章、序跋中却发表过不少关于诗歌的见解,......
林庚白是南社的重要作家之一,研究近代文学的学人往往简单地视林庚白为宋诗派成员,但事实上宋诗不能涵盖林氏一生诗歌的情感内容和......
本文论述了南社唐宋之争的起因、过程,指出其领导人柳亚子由于主观独断而造成南社分裂的错误,对南社解体负有责任.并试图将南社与同......
同光体词人群体的形成得益于亲缘、地缘、学缘、业缘、宦缘等五种缘分的交织,清遗民群体寓居沪上组织诗词唱和以及由此引发的群体......
《花近楼诗存》是陈夔龙辞去直隶总督职务后在津沪租界十六年间创作并自编的系列诗集,时代虽已进入民国,但他秉持忠于前朝的封建道统......
中国近代诗歌的变革,既有"诗界革命"的外在促动,也有传统诗歌内部的求新、自变。就同光体而言,无论是抒情主体独立意识的凸显,还是诗......
俞明震是近代诗歌大家,其诗歌在数量上虽不多,但以特点鲜明、质量上佳取胜,主要成就是《觚庵诗存》四卷诗。俞明震诗歌创作与其人......
从文学演变的角度,通过对比分析,说明虽然同在“宗奉宋诗”的大旗下,但以沈曾植为领袖的浙派诗歌创作及理论与闽、赣两派有着显著的区......